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创新 >> 学会工作
营养学与心理学跨界融合 探索身心同养健康新路径——市营养师协会与市社会心理学会联合举办专项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3日 09:07

10月20日,石家庄市营养师协会与市社会心理学会联合举办专项研讨会,以“营养学与心理学融合发展”为核心议题,共同探寻身心健康服务的创新方向。

石家庄市营养师协会会长马卫国、副秘书长杨书波、理事陈素义,应市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郝志英、秘书长张冀霞邀请出席会议。双方围绕学科协同创新机制、健康服务落地路径等关键问题深入对话,为本地构建更完善的身心健康服务体系提供了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新思路。

研讨会上,马卫国指出当前营养健康服务的核心痛点。他表示,随着营养科普的广泛普及,大众对“如何科学饮食”的认知已显著提升,但“知而不行”的现象却普遍存在:减肥人群明知高油高糖饮食会抵消减重效果,仍难抵即时诱惑;慢病与亚健康群体清楚日常饮食禁忌,却常因情绪波动或习惯惯性打破规则。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心理因素未被纳入健康服务体系。真正的身心健康,必须让心理学深度融入营养干预全流程。

针对这一痛点,他提出“营养+心理”精细化服务方案。方案明确,未来将针对不同人群打造定制化组合服务:面对减肥群体,先通过心理干预破除“情绪化进食”“追求短期速成”等认知误区,再结合个体体质数据制定饮食计划;在服务全程同步开展营养指导与情绪管理,帮助用户建立稳定的健康饮食习惯,避免因焦虑、懈怠引发身体与情绪的双重失衡。只有让心理健康与营养干预同频共振,健康方案才能真正落地见效。

郝志英从文化与学科差异的视角,阐释了心理学与传统养生理念的深层关联。她指出,“修心养生”是儒家文化的核心要义,这与西方心理学的定位存在本质区别:西方心理学是探究问题根源及解决措施,聚焦于问题上;而我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心学,也就是东方心理学,则是身心灵共育,倡导我们健康人格,升华我们的精神和灵魂,挖掘每个人自性圆满的内在力量,结合修身、修心、养性的方法论,提升我们主体的自我调节能力,让人们在成长中形成积极正向、乐观豁达的健康心态,从根源上减少因心理失衡引发的健康问题。

此次研讨明确了双方未来的核心合作方向,将重点推进两项工作:一是开展营养师心理学赋能培训,帮助营养师掌握情绪疏导、认知引导等实用技巧,提升与服务对象的沟通效率和干预效果;二是面向公众推出“青少年身心灵研修计划”,通过案例化讲解、通俗化表达,向青少年普及“饮食搭配+心态调整”的双重健康知识,并施加干预策略,助力青少年人群摆脱厌学、休学、人际障碍等常见的心理与生理健康问题。

这场跨界对话打破了营养学与心理学的学科和行业壁垒,为石家庄市健康服务从“单一干预”向“综合养护”转型提供了清晰的实践路径。正如双方达成的共识:真正的健康需兼顾“食养其身”与“心养其神”,唯有让营养干预与心理疏导协同发力,才能为市民铺就一条可持续的身心大健康之路。

来源:石家庄市营养师协会,石家庄市社会心理学会

主办单位:石家庄市科学技术协会
单位地址:石家庄市长安区中山东路452号
冀ICP备11008582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2531号
联系我们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