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普及 >> 科普动态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研究所开展“种子藏奥秘,童心创奇迹”科普进校园活动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0日 09:07

​10月14日,第45个世界粮食日来临之际,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研究所联合河北省省直机关第一幼儿园,以“粮食节约 人人有责”为主题开展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通过“农业课堂+实物展示”的立体学习模式,让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解锁农业奥秘,收获学习快乐,线上线下共200余人参与。

活动中,河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健康科普教育基地负责人马春红研究员介绍了科普基地及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知识,让小朋友认识到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在《神奇的种子》主题讲座中,许大金博士通过动态课件展示了种子从萌发到成熟的全过程。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氧气条件,这一过程体现了生命的顽强与智慧。当看到种子如何突破种皮、长出根叶时,孩子们发出了阵阵惊叹。在《玉米简史——从杂草到主粮》科普讲座,赵璞博士介绍了一株杂草的逆袭:约9000年前,墨西哥南部河谷的野生大刍草还是无人问津的杂草,籽粒仅指甲盖大小。中美洲先民偶然发现其基因突变导致的颗粒增多特性,开始人工选育。经过数千年驯化,玉米穗变长、籽粒变甜,成为玛雅和阿兹特克文明的基石。16世纪哥伦布将玉米带回欧洲,随后传遍全球。其适应性强、产量高的特点使其在工业时代跃升为饲料、能源和主粮三元一体的作物。如今全球年产量超12亿吨,养活了超过1/3人口,完成了从荒野杂草到人类餐桌食物的逆袭。

同学们观看了《隐形的杀手——玉米赤霉烯酮》和《多姿多彩的玉米》科普动画和微视频。通过视频,同学们了解到真菌毒素对农作物的危害,以及科学家如何通过育种技术培育出各种功能性玉米。

活动现场还设置了实物种子、食品安全、农产品安全及种子知识展板、发放了宣传手册,工作人员向小朋友普及节粮减损知识,引导树立节粮爱粮意识。

来源: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研究所

主办单位:石家庄市科学技术协会
单位地址:石家庄市长安区中山东路452号
冀ICP备11008582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2531号
联系我们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