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昊源林果场科普示范基地位于河北省会西部,太行山深处,是2003年由矿区科协和天户峪村合作建立的。基地面积2000亩,是以苹果业为主导,兼顾林果新品种的引进、试验、推广的河北农大“产、学、研”三结合科普示范基地。基地自成立以来,以示范区建设为重点,抓好科普设施建设,积极开展科普工作,并联系广大林果技术人员和种植户,成立了昊源优质苹果协会,承办和引进创新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15个山区林果科研项目通过专家验收,部分荣获省部级二、三等奖,2008年,基地被命名为石家庄市科普示范基地,2010年被中国科协、财政部评为科普惠农全国先进。以基地为依托,2010年,天户峪人均纯收入达到5800元,社区年收入97万元,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开发山区的特色之路。
一、发挥人才和资源优势,加强科普设施和示范区建设。
天户峪地处矿区最高处,天户即天上人家,离天比较近,故取名“天户”,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历史上是矿区有名的穷庄、旱庄。改革开放以来,以郭成文委书记的两委一班人,深入调研,积极与河北农大联系,到林果发展先进的日本考察,因地制宜,科学发展,引进日本红富士苹果,探索发展林果产业,建成昊源林果场。基地自成立以来,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和当地的资源优势,加强示范区建设和科普设施建设。已形成了精品园区和示范推广区两大园区,其中精品园区发展到1000多亩,全部种植与河北农大联合培育的天红1号、2号等优良苹果品种,采用最新的科技成果“三优一体化优质苹果生产技术”和“苹果无公害栽培”技术进行栽培,其中科技示范园区800亩。推广示范果园面积15000亩,年经济效益3500多万元。林果场技术力量雄厚,有大专学历的4人,获得农艺师资格的2人,34人通过学习培训获得河北省林业局颁发的绿色证书,果园管理技术居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前茅。2005年被评为石家庄市林果业龙头企业, 2006年被确定为石家庄市科技示范村、苹果专业村, 2009年被农业部确定为标准果园,2010年被评为石家庄市科普示范基地。基地的成立和发展,为石家庄市林果业发展起到了示范、引导和带动作用。
二、依托高校科技优势,发展优质林果产业。
昊源林果场始终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与河北农大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依托河北农大的先进科学技术,作为河北农大的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基地,先后参加了河北农大承担的多项科研课题,其中“三优一体化优质苹果生产技术体系创新及应用”获教育部二等奖;“苹果优质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研究示范推广”获河北省山区创业三等奖。基地积极将科研成果充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大大提高了“昊源”苹果的科技含量。在先进的技术支撑下,“昊源”苹果以色泽鲜艳、果实大、口感好等优良品质享誉省内外,先后荣获“世博会银奖”、“省名牌产品”、“市优质果品”等称号。2007年在中国(廊坊)农产品交易会上,“昊源”苹果被评为“果王”,在北京奥运推荐果品评选活动中获最高荣誉一等奖,同时被确定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果品指定供应单位,2008年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质量认证。2009年成功创建出口果园,“昊源”苹果打入欧美市场,标志着昊源优质苹果生产技术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2010年参加杨凌农高会被中国农技协评为优质产品。昊源绿色苹果产业被省市纳入山区星火产业带建设规划,优质苹果已成为省市林果业的新亮点。
三、构建服务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在完善科普示范基地建设过程中,基地始终本着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素质,促进新农村建设这一根本宗旨,加强科普设施建设。目前已投资80多万元建设“昊源果品科普传播站”,电视、电脑、投影仪等设施齐全,并建有容纳100多人的多媒体电教培训室1个,专家宿舍2间,科技信息网络健全。另外,投资5万多元建成65平方米的科普宣传栏,结合农时季节,根据当地农民的需求,定期更换科普内容,使其更好的发挥科普宣传阵地的作用。基地依托河北农大等大专院校的科技研发,辐射石家庄市8个山区县,果园面积20000多亩。采取“专家+企业+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实现了专家、企业、农户三者之间的利益互动,把河北农大的先进科技知识广泛地传播运用,为技术创新组织与应用群体构建了桥梁和通道。充分利用昊源苹果农民专业合作社广泛的社会效应,基地每年邀请河北农大资深果树专家马宝琨、徐继忠、陈海江等为会员进行科普技术培训130多次,形成“学科技、用科技”的好风气,参加培训达到3300人次,会员培训覆盖率达90%以上,成功解决了苹果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难题,有效地提高了果品质量和产量,促进会员增收。2007-2009年推广“三优一体化优质苹果生产技术”和“苹果无公害栽培管理配套技术”1.5万亩,平均亩增收2115元,被省科技厅认定为农业科技传播站建设试点单位。
四、服务三农,积极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和科普宣传活动。
基地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经常组织科技人员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和多种形式的现场技术培训。利用开展技术讲座、科技下乡小分队等形式直接深入果园,为广大农户解答生产难题和提供技术指导。经常组织专家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帮助农民解决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如贾庄、南寨、凤山等乡镇果园,由于缺乏技术,果园效益一直很低,为解决这一问题,几年来,我们一直坚持不同的生长阶段不定期开展现场培训、指导,并针对部分果园树龄老化、果品价格偏低的特点,提出了配方施肥、高接换头等措施,并手把手的教给果农操作技术,大大延长了果树生长期。协会又通过多方联系,对协会会员和果农的产品提高收购价格。通过这些措施,使每亩果树的效益增加了1200元以上。3年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67次,近1万多农民参加了培训,农业技术普及到了农业生产、销售的每一个环节。同时,基地注重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普活动,3年来,共举办科普讲座62次,听讲人数达8320多人次,积极参与组织全国科技周、全国科普日、赶科普大集等活动50多次,发放各种图书资料23300多册(份)。同时实现了培训经常化,通过开展活动,强化了农民科学意识,增长了科技知识,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科学素质。
昊源林果场地处太行山区,但依靠科技,因地制宜,艰苦奋斗,走出了一条适合太行山区发展的特色林果之路,为石家庄市乃至我省山区发展探索了一条发展道路。实践证明,山区要发展,找准定位,选好发展模式,依靠科技,坚定信心,就一定能创出发展新天地。
矿区科协 刘会庭 马秀玲
2011年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