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科普信息 > 实时科普

注重引导 规范运作 推动优质专用麦产业快速发展

发布日期:2011-05-10 15:37   点击量:8890
辛集市优质专用小麦协会成立于2000年8月,是在市民政局正式注册的、跨区域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由黑马公司、市农技中心、种子公司等会员单位和辛集、深州两市9个乡镇的53个村委会、12270个种植户自愿参加成立。现已成为辛集市及周边县市最具影响力和活力的协会组织之一。目前,入会农户已有2万多户,种植优质麦25万亩。
一、注重规范管理,加强组织建设
协会以带动优质麦产业快速发展、促进种植业品种、品质结构调整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宗旨,以黑马公司为龙头,集“引导种植、咨询服务、技术指导、产品收购、加工销售”于一体,走“协会十公司十农户”的路子。严格按照《章程》办事,注重规范化管理。对办会原则宗旨、会员义务权利、理事会工作职责以及各方面之间的关系,都做了全面具体的规定。内部实行分工负责制,由黑马公司确定种植品种、所需数量,并与会员签订收购合同;市种子公司负责对麦种进行繁育并供种;市农技中心提供生产环节的技术服务;各基层粮站为黑马公司定向收购会员的优质麦;各会员户按合同,高质量地种植优质麦。这一“各司其职,协调合作”的模式经过多年的运行实践,解决了优质麦发展中所遇到的种子、技术、收购、贮藏等系列难题,加快了辛集市优质麦产业的发展步伐,促进了当地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
2009年6月,在全市协会中率先成立了党支部,进一步增强了协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也为协会争取各级党委、政府支持,调动多方资源积极参与协会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提高科学素质,培养新型农民
协会在辛集市科协的指导帮助下,先后与多所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专家建立了联系,常年面向会员和周边农户开展新技术、新品种培训、推广,为会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生产服务和相关政策服务。一方面通过农技电波举办电视技术讲座,印发明白纸等形式,对群众进行技术培训;另一方面组织专家深入到村,对会员进行面对面的指导。协会成立几年来,共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100多场次,印发技术资料10万多份,培训会员1.2万人次,有效地提升了会员的科学种田水平和知识储备,提高了会员的科学素质和产品的质量。
三、推动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协会为增强竞争力,制定了“安全、营养、方便、健康”的经营发展战略,并采取措施,大力培育和发展“绿色小麦”基地建设。2003年7月,孟家庄等5个乡2329户的2.3万亩小麦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中心的认证,提升了基地的科技含量。2005年协会又对辛集市15个乡镇100个土壤点进行了取样检测,并在2008年对符合绿色小麦种植条件的天宫营乡三个村的1万亩小麦进行了认证,使协会的绿色小麦种植面积达到了3.3万亩。到2005年底,黑马牌系列小麦粉中水饺粉、家适粉、即发粉、特制一等粉、高级雪花粉、雪花粉、全麦粉等7个品种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中心颁发的绿色食品证书,成为河北省目前唯一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小麦粉生产企业,绿色面粉年产量达到了5200吨。
同时,为提高知名度和促进业务发展,协会特别注重做好宣传推介工作。连续几年参加了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优质小麦产销衔接会、河北省农产品交易会等展销会和石家庄市农业产业化成果展示会。通过参会,宣传了协会产品,增加了订单,取得了良好效果。
协会依照章程规定,对会员户所产的优质麦以高于普通小麦市场价10-15%的价格收购,每亩较普通小麦增收70—100元,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有利推动了产业的健康发展。目前,协会产品已远销全国11个省54个大中城市,成为老百姓心目中的放心食品。优质麦产业发展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在推动辛集市农业科技进步、带领农民依靠科技致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协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协会的发展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注和支持。原河北省委书记王旭东、省委副书记冯文海、副省长才利民、宋恩华、农业部副部长韩长赋、范小建等领导先后来协会调研、视察,并对协会的发展模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2002年、2003年协会连续两年被石家庄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004年又被河北省民政厅评为河北省优秀社会团体,被石家庄市民政局评为石家庄市优秀社会团体;2008年被河北省科协评为“河北省百强农技协”;2010年被中国科协和财政部联合评选为“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农技协”。
在一连串荣誉和光环面前,协会人深知:成绩代表的是过去,只有再接再厉,乘势而上,才能续写辉煌,再谱新篇。辛集市优质专用小麦协会正用崭新的精神面貌、大无畏的开拓精神为实现产业腾飞而不懈努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