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科普信息 > 实时科普

做一个创新型农民

发布日期:2011-05-10 15:39   点击量:10137
2009年9月9日,河北省农技协甘薯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新乐召开,一位年轻人被选举为甘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他就是声名远扬、现年34岁的新乐市红薯大王贾拴成。
机遇——­­电台听来致富信息
1995年,19岁的贾拴成高考落榜,就在许多同学选择出外打工的时候,他却选择了回家务农。那时,他们家承包着二十几亩沙荒地,辛苦了一年之后,发现种玉米、小麦基本挣不了多少钱,就算是种花生,每亩也只能挣四五百元钱。
“如何能在同样的地里挣更多的钱?”,这让初出茅庐的贾拴成陷入了长时期的思索。就在这时,一条河南商丘农科所研发的高产红薯的消息让我眼前一亮。据广播里说,这种红薯亩产能达到1万多公斤。而当时新乐本地的红薯亩产只有1千多公斤。要是这条消息准确的话,那一亩地红薯就能挣好几千元钱呢!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贾拴成动了心。第二年春节刚过,他就和哥哥踏上了去商丘的火车,从那里把新品种52-7,也就是现在的玉薯十号“请”回了新乐,在自家地里试种了两亩。就在这年秋天红薯大丰收,亩产近1万公斤,每个红薯的个头都有足球那么大,而且因为52-7的上市期正好赶上了陈红薯已卖完,当地新红薯还未上市的空当期,所以每公斤红薯的售价高达一元,两亩试种的红薯田当年贡献了1万元! 一击即中,这一试,不要紧,极大鼓舞了贾拴成的信心,也让他瞅准了红薯种植这条发家路。
创新——潜心培育红薯新品
第一年的成功让贾拴成开心,可这开心中也有让人忧心的地方。原来52-7虽然高产,可既不甜也不面的口感却让老百姓不太喜欢。“一锤子买卖”做不长久,还得从提高种植技术和提高红薯品质上想办法。于是他参加了中国农函大的学习,在农函大学习期间,虚心向农科所专家讨教,《作物栽培学》、《甘薯栽培技术》等各种书籍成了他不离手的伙伴,看书弄不明白的,就请教专家。就这样,他逐渐由一个普通的红薯种植户转变为熟知各种科学知识的种植能手。
1999年,在红薯种植过程中,贾拴成偶然发现了一些变异红薯。能不能自己搞杂交?脑子里突然形成的这个想法,又开始让他兴奋起来。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要搞高精的杂交技术,难度之大真不敢想象。但我没有被困难吓倒,经过向农函大专家请教,他熟悉了杂交所需的各项技术,2000年,他正式开始了红薯杂交实验。三年后,一种淀粉型的红薯新品种诞生了,他把这一新品种命名为“新农1号”。次年这一品种凭借良好的品质在我省得到了大面积推广。随后,他又陆续选育出了新农2号、食用型新农3号、新农4号等多个新品红薯。其中淀粉型红薯新农1号、食用型新农4号等,在我国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并在北京国际农展会及廊坊农展会上得到了好评,经各大网站及其它媒体连续报道后,引来了全国各地农户竞相购买。
发展——­从卖红薯到卖薯苗
贾拴成从小就有一股犟脾气,是那种认准了一条道,就得一气儿走到黑的人。在红薯种植上也是这样。凡是有碍于红薯种植和发展的“坎”儿,他都要想办法跨过去。
在传统的红薯种植模式中,需要在春季整好土地,栽好苗之后,连续两次用大水漫灌的方式把地洇透,以保证红薯的活苗率。这种方法不仅费水、费电,而且红薯的出苗时间还长。为提高红薯种植效益,他请专家,寻书本,经历了失败再失败,在全国率先提出了红薯水浇地旱作高产栽培技术。
根据这套技术,只要在育苗期薯苗接近成熟时,对薯苗进行三天的日光照射,使茎、杆形成脉络,初步具备抵御风害、霜冻的能力。这样只要在栽种前土壤不旱,在头麦收前基本可以一水不浇。这种方法不仅省水、省电,而且出苗早、杂草少,对果实后期膨大也有利。仅应用此项技术,每亩就能节支增产近400元。2005年12月,在我省举办的省甘薯新技术推广培训会上,他无偿地把这项技术教给前来参加培训的红薯种植户。
从2000年,他开始由种植商品薯为主向主销薯苗转变。在红薯育苗的过程中,他又发现红薯品种都存在育苗不出苗及出苗率低的问题。经过反复的实验和对比,终于找到了解决方法。随后,他又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红薯种植中的难题,成功研究出了红薯种子脱毒、大屋窖储藏等新技术技术。通过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他的种苗每株售价降到5分钱,极大促进了新品种的大面积普及,也使他成为了真正的育苗专业户。
责任­­­­­­­­­­­­­——带领乡亲集体致富 ­­
“贾拴成种植红薯有一套”,乡亲都这样夸他,随后,河北电视台、河北科技报、河北农民报、中国青年报、石家庄日报等新闻媒体先后对贾拴成的事迹进行了报道宣传,名气越来越大,可他却总觉得缺了点啥,他想“刚开始跑市场的时候,我都是自己拿着样品一家一家地推销,其中的难处说也说不尽。现在我成事了,就想着把自己现在的优势拿出来给大伙分享,让那些小种植户们尽量地少走些弯路。”在这样的思想激励下,贾拴成于2005年,牵头成立了新乐市红薯协会,建立了中国红薯网,并且加入全国农业信息联播一站通。为解除广大薯农的后顾之忧,协会每年年初,都到北京、内蒙、山西等省市联系客户,签订红薯购销合同,根据客户要求品种和数量组织生产,并且与农民签定红薯回收合同。种植前,以低于市场价10%的优惠价供应农民优质薯苗。红薯收获后,按高于市场5%的价格由客户收购,负责统一结算。形成了“找客商联系订单、薯农按订单组织生产、销售后由统一结算”的客商+协会+薯农的利益联结机制,解决了“一家一户不能销、外来客商不好购”的矛盾,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现在,红薯协会共发展本地会员800多个,网上会员2000多名,会员遍布全国各地。协会拥有固定资产80万元,建有20万公斤储藏窖2座,年向农民会员提供5000万株优质薯苗,带动种植农户达5000多户,产品远销山东、山西、河南、内蒙、海南等十几个省市。
理想——做真正的“红薯大王”
为推广普及红薯种植技术,贾拴成在积极参加全国科技周、全国科普日、科普之春(夏、秋、冬)、科普大集等大型科普活动的同时,还针对红薯生产特点和薯农要求,投资5000多元制作了《富硒黑甘薯栽培技术》光盘,免费向会员发放,并在新乐电视台播放,使《富硒黑甘薯栽培技术》真正走入了千家万户。去年,《甘薯栽培技术》光盘在中央电视台第七频道黄金时段播放,更使《富硒黑甘薯栽培技术》在全国得到了推广。由于成绩突出,贾拴成被评为全国科普带头人,成了真正的“红薯大王”。
贾拴成种红薯种出了名堂,在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先后获得“石家庄市农村科技致富优秀人才”,石家庄市“十大杰出青年农民”, “第十一届中国杰出青年农民提名奖”、“石家庄市青年拔尖人才”、“石家庄市劳动模范”、“河北省劳动模范”、“河北省科普带头人”“ 全国科普带头人”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