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科普信息 > 实时科普

钻研红薯致富 热心科普惠农

发布日期:2013-11-15 10:38   点击量:12816
    每年的5 月,新乐市东名村就会成为众红薯种植户趋之若鹜的地方,贾拴成也成为远近闻名的“名人”。为什么呢?因为他试种新品让荒凉贫瘠的沙滩地变成了亩产万斤红薯的致富地;因为他挑战自我让培育出的脱毒薯苗坐上了飞机;因为他热心科普让众乡邻踏上了科技致富之路。十几年来,他致力于甘薯产业化,潜心培育新品,无私传授技术,热心科普活动,带领乡邻走上了一条共同致富之路。贾拴成现任新乐市红薯协会会长,还是河北省农技协甘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2009年被中国科协、财政部命名为全国农村科普带头人。
    贾拴成先还后获得“石家庄市农村科技致富优秀人才”,“石家庄市青年拔尖人才”、“第十一届中国杰出青年农民提名奖”、“河北省劳动模范”等称号。他领办的协会先后被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先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被中国科协、省科协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单位”、“河北省百强农技协”。
 
 
 
    一、­­电台信息点燃致富之火
    1995年,19岁的贾拴成高考落榜,就在许多同学选择出外打工的时候,他却选择了回家务农。那时,他们家承包着二十几亩沙荒地,辛苦了一年之后,发现种玉米、小麦基本挣不了多少钱,就算是种花生,每亩也只能挣四五百元钱。
     “如何能在同样的地里挣更多的钱?”,这让初出茅庐的贾拴成陷入了长时期的思索。就在这时,一条河南商丘农科所研发的高产红薯的消息让他眼前一亮。据广播里说,这种红薯亩产能达到1万多公斤。而当时新乐本地的红薯亩产只有1千多公斤。要是这条消息准确的话,那一亩地红薯就能挣好几千元钱呢!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贾拴成动了心。第二年春节刚过,他就和哥哥踏上了去商丘的火车,从那里把新品种527,也就是现在的玉薯十号“请”回了新乐,在自家地里试种了两亩。就在这年秋天,红薯大丰收,亩产近1万公斤,每个红薯的个头都有足球那么大,而且因为527的上市期正好赶上了陈红薯已卖完,当地新红薯还未上市的空当期,所以每公斤红薯的售价高达一元,两亩试种的红薯田当年贡献了1万元!一击即中,这一试,不要紧,极大鼓舞了贾拴成的信心,也让他瞅准了红薯种植这条发家路。
    二、变异红薯萌生新品培育之梦
    第一年的成功让贾拴成开心,可这开心中也有让人忧心的地方。原来527虽然高产,可既不甜也不面的口感却让老百姓不太喜欢。“一锤子买卖”做不长久,还得从提高种植技术和提高红薯品质上想办法。于是他参加了中国农函大的学习,在农函大学习期间,虚心向农科所专家讨教,《作物栽培学》、《甘薯栽培技术》等各种书籍成了他不离手的伙伴,看书弄不明白的,就请教专家。就这样,他逐渐由一个普通的红薯种植户成为熟知各种科学知识的种植能手。
    1999年,在红薯种植过程中,贾拴成偶然发现了一些变异红薯。能不能自己搞杂交?脑子里突然形成的这个想法,又开始让他兴奋起来。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要搞高精的杂交技术,难度之大真不敢想象。但他没有被困难吓倒,经过向农函大专家请教,他熟悉了杂交所需的各项技术,2000年,他正式开始了红薯杂交实验。三年后,一种淀粉型的红薯新品种诞生了,他把这一新品种命名为“新农1号”。次年这一品种凭借良好的品质在我省得到了大面积推广。随后,他又陆续选育出了新农2号、食用型新农3号、新农4号等多个新品红薯。其中淀粉型红薯新农1号、食用型新农4号等,在北京国际农展会及廊坊农展会上得到了好评,经各大网站及其它媒体连续报道后,引来了全国各地农户竞相购买,在我国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在自己培育新品种的同时,贾拴成还从全国多个农科所引进了美国黑薯、日本黄金薯、北京533、脱毒徐薯等40多个新品种,这些新品种在他的红薯种植实验基地均引种成功。
 
 
 
      三、­挑战自我激发培育薯苗之心
    由于在经过几年的种植后,所有的红薯品种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不仅抵抗病虫害的能力降低,而且营养价值也会大大降低,这就需要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把薯苗中存在的病原体及虫害全部消除,这样经过脱毒的红薯在产量上能提高三四成,营养价值也更高。针对这种情况,贾拴成又向一些专家请教,成功研究出了红薯种子脱毒、小拱棚育苗、大屋窖储藏等新技术。通过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种苗每株售价降到5分钱。每年销售的薯苗都是脱毒品种,因此薯苗深受广大种植户们的青睐。有的种植户因为路途较远,也为了早植苗,只要周边有机场,基本采用航空托运,这样极大地促进了新品种的大面积普及,使他成为了真正的育苗专业户。现在新农薯业培育的秧苗每棵价格在1-2角之间,为什么客户还是对价格高了不止1倍的新农薯业秧苗趋之若鹜呢?对此贾拴成讲起了其中的秘诀:别的地方只有出苗的时候才把苗子从棚里移出来,为得是保持苗子精气神,好出苗。而我们这儿不是。出苗前三天就揭棚晒苗,让苗子接触正常温度,这样在定植的时候就不会出现倒苗。
    在传统的红薯种植模式中,需要在春季整好土地,栽好苗之后,连续两次用大水漫灌的方式把地洇透,以保证红薯的活苗率。这种方法不仅费水、费电,而且红薯的出苗时间还长。为提高红薯种植效益,他请专家,寻书本,经历了多次失败,最终在全国率先提出了红薯水浇地旱作高产栽培技术。这套技术,不仅省水、省电,而且出苗早、杂草少,对果实后期膨大也有利。仅应用此项技术,每亩就能节支增产近400元。
 
 
 
­­­­­­      四、率先致富不忘惠及乡邻之情 ­­
    “贾拴成种植红薯有一套”,乡亲都这样夸他,随后,河北电视台、河北科技报、河北农民报、中国青年报、石家庄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先后对贾拴成的事迹进行了报道宣传,名气越来越大,可他却总觉得缺了点啥,他想“刚开始跑市场的时候,我都是自己拿着样品一家一家地推销,其中的难处说也说不尽。现在我成事了,就想着把自己现在的优势拿出来给大伙分享,让那些小种植户们尽量地少走些弯路。”在这样的思想激励下,贾拴成于2005年,牵头成立了新乐市红薯协会和河北新农薯业中心,建立了中国红薯网,并且加入全国农业信息联播一站通。
    为解除广大薯农的后顾之忧,新乐市红薯协会每年年初,都到北京、内蒙、山西等省市联系客户,签订红薯购销合同,根据客户要求品种和数量组织生产,并且与农民签定红薯回收合同。种植前,以低于市场价10%的优惠价供应农民优质薯苗。红薯收获后,按高于市场5%的价格由客户收购,负责统一结算。形成了“找客商联系订单、薯农按订单组织生产、销售后由统一结算”的客商+协会+薯农的利益联结机制,解决了“一家一户不能销、外来客商不好购”的矛盾,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产品远销山东、山西、河南、内蒙、海南等十几个省市。协会现拥有固定资产80多万元,建有20万公斤储藏窖2座,年向农民会员提供5000万株优质薯苗,带动种植农户达5000多户。
    新乐市红薯协会每年都与省农林科学院甘薯室联合举办全省红薯栽培与新技术培训班。20132月,由新乐市科协与新乐市红薯协会联合举办了河北省甘薯产业发展论坛,邀请省农林科学院甘薯研究室主任张松树做了《现代甘薯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专题报告,开拓思路,扩大视野,以促进协会科学发展,更好地为广大会员服务。
    为推广普及红薯种植技术,贾拴成积极组织协会技术骨干参加全国科技周、全国科普日、科普之春(夏、秋、冬)、科普大集等大型科普活动,还针对红薯生产特点和薯农要求,投资5000多元制作了《富硒黑甘薯栽培技术》光盘,免费向会员发放,并在新乐电视台播放。2012年,《富硒黑甘薯栽培技术》光盘在中央电视台第七频道黄金时段播放,更使《富硒黑甘薯栽培技术》在全国得到了推广,真正实现了红薯栽培技术走进千家万户。
    贾拴成种红薯种出了名堂,荣获“第十一届中国杰出青年农民提名奖”、“全国科普带头人”等多项荣誉称号,但他在荣誉面前不居功自傲,致富不忘社会责任。20135月,他代表协会向阜平县科协捐赠了10万棵优质红薯苗,由困难户试种,通过典型带动,引导当地群众发展甘薯种植,带领群众脱贫致富。阜平县科协专程向协会赠送了扶贫济困,情暖人心锦旗,表达了阜平困难群众对协会的感激之情。
    不管是生活的艰辛,还是事业的坎坷,都要勇敢地去闯荡,因为有奋斗终会有收获。(石家庄市科协赵翠春新乐市科协牛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