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倫敦那位熱情洋溢、善待媒體的市長Boris Johnson近日揭露了一項創新計劃,旨在將商業投資吸引到倫敦、牛津和劍橋的生物科學研究領域。
Johnson希望他的這個名為MedCity的計劃,能鍛造一個3座城市間的研究協作“金三角”,為衍生公司帶來風險資本融資,以及鼓勵主要制藥公司落戶該地區。
該計劃的核心是斥資10億美元的倫敦弗朗西斯·科瑞克研究所,目前建造中的該研究所由英國皇家學會主席、基因學家Paul Nurse領導。當該研究所在2015年啟動后,它將成為歐洲最大的生物醫學研究設施,雇佣大約1250位科學家,年度預算超過1.6億美元。
緊隨其后的是帝國理工西校區,與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相距數英裡。一旦被BBC所擁有,它將主持成立一個耗資2.5億美元的多學科研究中心,容納約1000位科學家,並將於2015年年底完成建設。另外,倫敦大學學院、國王學院等其他倫敦大學也提出了擴展方案。
Johnson看著這個科學聚寶盆,想知道為何它不能創造更多的財富?在嫉妒美國波士頓生物科學中心欣欣向榮的同時,他也在自己的地盤上尋找刺激類似商業成功的方法。
在Johnson 200萬美元預算的支持下,聯同政府高等教育基金委員會為英格蘭劃撥的490萬美元,MedCity將成為支持研究人員、公司和投資者的一個“運營商”和“交友中心”,甚至是“婚姻顧問”。研修班將幫助創業者獲得風險投資基金﹔大型國際聚會將幫助吸引歐洲、中國和美國的公司前來﹔政治游說可能為合作鋪平道路。
“MedCity將跨越從研究到臨床試驗再到制造業的每個方面,覆蓋了生物技術、醫學技術和健康技術。”Johnson在帝國理工學院漢默史密斯校區啟動儀式上說。目前已經有若干主要國家健康服務研究中心坐落在倫敦,而MedCity項目希望推動該地區成為臨床研究基地之一。“我們獨一無二的大學和一流研究型醫院的聯盟將這個首都置於醫學發現和應用的核心位置。”帝國理工學院副校長Dermot Kelleher說。
(張章) 來源:《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