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石滩上生存环境恶劣:高寒、暴晒、强风、土壤贫瘠、天气骤变。常常风雨来临时顿时进入冬季,而阳光照射时紫外线又极强。为了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生存繁殖,流石滩上的植物们都进化出另类奇葩的生存技能。

同一株高原点地梅的花喉部却呈现两种不同的颜色
1、“抱团取暖”
高山强烈的紫外线对植物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再加上强风等因素的影响,这里的植物都比较矮小,许多植物还形成了垫状结构。这类植物的茎极度缩短,叶片紧密地聚生在一起,使每个个体都紧密聚集,形成半球形。
这样的结构能使大家“抱团取暖”,更好地适应高寒强风和暴晒干旱的恶劣环境;另外,这种生存策略也可以在其周围富集水分及土壤营养物质,改良小环境,为其他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微环境,成为自给自足的珍贵“苗床”。
2、穿“毛衣”御寒
为了御寒,许多流石滩植物也像人类一样穿起了“毛衣”:它们的叶片和苞片上都布满了浓密的绒毛,并紧密地围绕在花序边。比如水母雪兔子的毛大衣,既可以为花朵保暖,又可以防水和反射瞬间极强辐射,还能吸引传粉昆虫过来御寒授粉,简直就是完美的发明,让我再次惊叹植物的智慧。而扭连钱毛毛的叶片和苞片更是上下紧密覆盖,像一个个贝壳般把花朵包裹其间,制造出温暖舒适的“温室”。

水母雪兔子厚厚的“毛衣”
3、植物中的“伪装者”
还有一些植物,为了防止本就稀少的叶片被流石滩上的动物们吃掉,它们学会运用拟态,将自己的叶片伪装成石头的样子。比如囊距紫堇、半荷包紫堇的叶片,长得肥厚灰白,乍一看跟边上的砾石几乎混为一体,完全分不出来。这种拟态,保护着它们顺利生长开花。

半荷包紫堇的伪装叶
高山流石滩,或许像外星球一般荒凉奇异,但聪明的植物们世世代代生存演化,逐渐探索出了拟态、色诱虫媒、穿“毛衣”、“抱团取暖”等种种妙招。这就是流石滩的生存法则,流石滩的魅力。
来源:知识就是力量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