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孙华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本文节选自《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学过历史的都知道,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的三星堆遗址,出土了众多特别的文物: 2米多高的青铜大立人、 1米多宽的青铜面具、近4米的青铜神树等,都是堪称独一无二的旷世神品,极富观赏性和艺术价值。
那么是什么人创造了如此独特的三星堆文化?这些人是怎么看待这个世界呢? 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三星堆遗址背后的故事。

一、揭开三星堆的神秘面纱
持续的考古调查和发掘,使得人们认识到,三星堆遗址是在新石器时代的一处大型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鼎盛时代是在中国的夏代后期和商代前期,商代后期就逐渐走向衰落。
三星堆遗址周围地表断断续续的土埂,以及城内被称为月亮湾、青关山的耸立土丘,都不是自然的土堆,而是人工堆筑的城墙和夯土台基。在古城北部的青关山和月亮湾等地,是当时的大型宫殿建筑群所在;古城南部偏西的三星堆地点,则是神庙等宗教祭祀的场所;城内其余地方,可能分布着包括制造玉石器作坊在内的手工业工场;而在西城墙外的仁胜村一带,则是当时人们埋葬死者的范围广大的墓葬区。
三星堆遗址不是一处普通的聚落遗址,它是一处拥有大量财富积累、聚集着大量神职人员、宗教气氛非常浓厚的区域中心都城。以三星堆遗址为中心的三星堆文化,已经脱离了史前新石器文化的范畴,进入了青铜时代;三星堆文化所代表的古代社会,已经不是原始的村社或林立的城邦,而是一个颇为强大的古代王国。

二、三星堆人的宇宙观
研究发现三星堆王国的人们已有了复杂的宇宙观,以及基于这种宇宙观的原始宗教。
在三星堆人们的心目中,宇宙就像一个半球形的穹窿笼罩在大地上,大地四周为浩瀚的海洋,东海和西海的尽头各有一株供太阳鸟栖息的树木,东方那棵神树形似桑树,名叫“扶桑”,西方那棵神树形似柳树,名为“若木”,十个太阳鸟白天轮流从东方飞向西方,晚上再依次从地下黄泉返回东方,从而形成昼夜之分。
三星堆器物坑内出土了桑树和柳树形态的大铜树各一棵,九根树枝上各栖息着一只太阳鸟,就是当时已经形成了带有“天有十日”神话色彩的“盖天说”或“浑天说”宇宙观的证明。

基于这种宇宙观,三星堆王国的人们非常崇拜太阳,形成了以太阳神为中心的神祇系统。他们心目中的太阳神,形象是人的头部,鸟的身躯。人的头上戴着羽毛的冠冕,瞳孔从眼眶中向外伸出,两只耳朵又大又尖。
在三星堆器物坑中出土了三具巨大的铜制凸目尖耳青铜面像,其中最大的一具两耳之间的距离达1.42米,它应该就是三星堆王国神庙中太阳神雕像的脸面装饰。原先完整的太阳神像头部和身躯都是木雕的,木质的部分已经随着神庙的焚毁而消失,只有凸目尖耳的青铜面部装饰被保留下来。
本文来源:知识就是力量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