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宪法修正案公布施行后,“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日均观众量从600多人增加到1000多人,比之前上升了约50%。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公布施行后,陈列馆第一时间对陈列展览作了相应的丰富、修改和完善。作为宪法宣传教育的主阵地,宪法修正案公布至今,陈列馆共接待观众近20万人次。”王永翔对记者说。
除了在展览馆中吸引观众,宪法宣传还会主动“飞入寻常百姓家”。
村里返乡创业大学生苏文轩在参选村委会补选工作中遇到各种困难,村委干部高之贵希望“转正”,唆使社会闲散青年王奴破坏选举。镇里下乡主持补选的吴镇长接到举报后,及时找到当事人进行严肃批评教育,堵住了这股暗流——这是海南省司法厅、省普治办创作编排的宪法宣传大型现代琼剧《选村官》中的场景。
“选取发生在村民身边的案例,借助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琼剧形式开展宪法法治宣传教育,能够引起群众的共鸣,很好地将法治宣传教育融入地方传统文化,弘扬了宪法精神,增强了宪法观念。”海南省普治办副主任、海南省司法厅法宣处处长刘京说。
相似的场景,也出现在河北省秦皇岛市——由相声《法治漫谈》、演讲《让宪法融入青年信念》等节目组成的“宪法进社区”文艺演出,为市民送上一场愿意看、坐得住的法治大餐。
福建省开出了首列宪法主题宣传地铁专列;
浙江在全省的车站、码头、机场、地铁、高速公路服务区、车载船载视频等平台开展宪法法律的宣传;
天津印制400万册宪法手册,将宪法读本免费发放到全市每个家庭……
在普法过程中,各地不断创新宣传教育的理念、载体、方式方法,讲好中国宪法故事,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认识到,宪法不仅是全体公民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而且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武器,使宪法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本文来源:中国普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