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学会工作

送专家下基层 科普活动“接地气”

发布日期:2013-08-05 13:25   点击量:8298
——石家庄市科协“优化发展环境 科技惠民”活动蓬勃开展
 
“马老师,怎样减轻梨小食心虫等病虫害的危害呢?”“当前梨树管理最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呢?”“马老师,请给我们讲讲肥水管理的注意事项吧。”5月29日上午,在晋州市东里庄镇段家庄村梨果专家授课现场,50余名果农正围在专家身边询问梨树病虫害方面的问题。河北省农科院石家庄果树研究所研究员马文会教授对果农们提出的问题一一耐心解答,并到现场亲身指导。这是石家庄市科协今年组织开展的第六次“优化发展环境 科技惠民”专家服务基层系列活动。
2011年,在认真贯彻落实全市优化发展环境大会精神之际,石家庄市科协正式启动了“优化发展环境 科技惠民”专家服务基层系列活动,旨在坚持“基层点菜,县级科协预约,专家掌勺”的科技服务理念,按照基层对技术、专家的实际需求,将省内优势科技资源集成后进行合理配置,再统一配送到基层群众手中,为他们量身定制“科技服务套餐”,以更加实用、便捷的科技服务,满足基层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实现科技资源与基层需求的有效对接,有效提高了基层群众科学素质。尤其是今年以来,科协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八项规定”随之出台,前不久反“四风”又为作风建设定好了标。在这种大背景下,科协的科普工作必须主动适应,增强主动性,紧紧抓住群众需求这一核心,搭建能抓住群众心理喜好的“有意思”的平台,解决实际问题。围绕这一思路,市科协深化了“优化发展环境 科技惠民”活动,将工作重心下移,主动深入基层,认真调查研究,送专家下基层,实现专家与基层群众“零距离”服务,推动了“面对面”科普工作的开展,实现了科普活动“接地气”、通民情。2011年以来,市科协共组织开展专家服务基层活动50余次,覆盖了全市23个县(市)区近百个乡镇、街道、社区,解决技术难题百余个,受益群众近3万人,示范推广优新科技成果20余项,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科学素质提升贡献了积极的力量,受到了基层党委政府和群众的高度赞扬和好评。
——不重形式,不务虚,按照群众实际需求选内容,使科普活动“接地气”,通下情,入乡随俗
科普工作具有社会性和群众性的特点,这就要求科普工作“接地气”,贴近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尤其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需”的问题更要抓住不放,访民情,问民意,主动调研,与基层群众打成一片。市科协多次组织学会部工作人员和市级学会通过发放所需技术服务调查表、召开座谈会,或进村入户实地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所需,根据统计汇总的群众实际需求和热点难点,有针对性的开展科技服务,做到知民需、解民忧、办实事。今年4月27日针对藁城市贾市庄镇落生村100亩粉红亚都蜜葡萄三年不挂果的实际,市科协邀请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石家庄果树研究所副研究员宣立锋教授到该村葡萄大棚进行了现场查看和指导,提出了应对措施,落生村的40名葡萄种植户全部聆听了技术讲解,并称宣教授讲得很实在,解决了困扰他们很久的一块心病,使今后的葡萄种植事半功倍。把基层群众放在主导地位,专家传授什么,由群众说了算,专家不再为题目的选择伤脑筋,而是按照群众的需求和意愿,对症下药,针对性强,满足了基层群众的不同需求,使科技服务活了起来,提高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不扰基层,不扰民,顺应群众喜闻乐见搭平台,使科普活动“接地气”,“有意思”,生动活泼
几年来,市科协凭借人才优势、网络优势、资源优势,凝聚了一批中央驻石及省级、市级专家,组建了涵盖农林、畜牧、医疗、心理、城建、水利、机械、化工等多个方面科技服务领域,由200多人组成的强大的专家服务团,为市科协科技惠民工程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市科协送专家下基层,不迎来送往,不讲究排场,不铺张浪费,不给基层增加任何负担。轻车简从,每次送专家到基层都是乘坐普通中巴车,市科协学会部工作人员陪同,不搞欢迎仪式,领导不出席、不讲话,直接将专家送到田间、大棚、养殖场、社区。不搞特殊。专家们到基层、到社区开展科技服务不怕吃苦,与基层群众交流不摆架子,科技服务结束后,跟基层群众一起吃农家饭,一起用工作餐,走之前都会留下联系方式,便于今后继续帮助解决相关问题。5月21日下午,市科协在桥西区泊爱蓝岛社区举办了医学专家免费义诊活动,邀请了省二院、和平医院、市中医院心内科、呼吸科、神经内科、儿科、内分泌科等相关科室的9名医学专家,耐心细致地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讲解养生常识、指导患者用药、义务为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等。义诊期间共接待健康咨询百余人次,测血压血糖80多人次,同时发放医疗保健、计生宣传等材料百余份。医学专家们冒着近40℃的高温为居民们检查,连一口水都顾不上喝,还留下联系方式便于就诊,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双向互动,群众提问题,专家一一解答。每次组织专家下基层,都会遇到这样的场景,凡是来听课或咨询的群众,一见专家,就忙把一连串“难题”抛出来,群众来了一拨又一拨,很多专家忙得顾不上吃饭。特别是由于很多专家是当地的科普基地创办者,知乡情、解乡俗,用亲切的乡音详细地为大家解答问题,更加活跃了现场的气氛。“市科协组织开展下基层活动,为专家和基层群众交流科技成果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为农民朋友服务,也能使我们更快地将新技术、新品种传播出去。这样的科普工作富有生机和活力。”专家们如是说。
——不走过场,不作秀,通过群众提升素质增收益,使科普活动“接地气”,受欢迎,持续开展
今年3月27日,石家庄市科协在辛集市组织举办了“省会专家服务辛集行”活动。来自省农科院、省畜牧局、市林业局等科研单位和团体的15位专家按照我们事先统计上来的群众技术需求及辛集市产业分布分赴15个乡镇,以专题讲座、现场指导、现场答疑等形式手把手传授种植、养殖等实用技术,将抽象的理论和各地的先进经验“本土化”、“实用化”,不走过场,不作秀,解答技术热点难点问题20余个,受益群众2000余人,为广大群众送上了一道丰盛的科技大餐。这是2011年启动“优化发展环境 科技惠民”活动以来,石家庄市科协在辛集市开展的第九次专家下基层活动了。几年来,60多名种植、养殖、医学专家累计在辛集市帮助解决疑难问题50多个,群众们学到了技能,提升了素质,真正得到了实惠,尝到了甜头。专家们有成就感,有兴趣,才会愿意参加更多的下基层活动。一头是基层群众的热切需求,一头是专家们的兴趣满足,通过科技服务下基层这个桥梁连接起来,非常受欢迎,这也是这项活动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
“传播科普知识,说到底是要靠‘送’,送专家下基层,让科普活动‘接地气’,现场会诊问题、现场答疑解惑、现场演示解决办法,生动又实在,简便易学,印象深刻,而且可以实现由知识传播转变为技能传授。多深入基层,多联系群众,就能够维护科普活动长盛不衰。”石家庄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陈健敏表示,今后,还将增强专家服务团力量,一如既往坚持好市级学会的理事长、秘书长作为联系人的制度,带动整个学会的专家人员开展下基层科技服务。同时开通其他渠道广泛联系科技工作者,扩大专家服务团影响力和服务质量。市科协将充分发挥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优势和专长,引导他们积极投身于专家服务基层和社会活动中,把让群众了解掌握科技知识作为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加快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建设幸福石家庄步伐,率先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科技支撑。(学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