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盐泡菜
[日期:2011-10-24 15:59:18] |
来源:作者: |
四川泡菜听起来是一种不起眼的小菜,其实它和四川火锅一样,很有名。四川泡菜可以直接吃,也可以作为配料做成酸菜鱼等其他的菜来吃,味道好,还下饭。在四川,家家户户几乎哪天都离不开泡菜,可现在有一位泡菜厂的老板跟我们说:他们根本不吃自己做的泡菜,只给外地人吃。难道是他们改变了多年的习惯?
记者:这水咋是这颜色的呢?
工人:兑的那个是,它就是防烂的(药)。
老板:这是用开水兑的,苯甲酸钠。
根据国家标准,泡菜的加工过程中,苯甲酸钠的用量不得超过万分之五。但是这家厂的用量却超标了六倍。
工人直接用手把切好的泡菜、煮好的配料和保鲜水在一个大盆里充分的搅拌,再经过分装、封口就可以上市
记者:为什么有这么多的虫子?
老板:腌(泡酸菜)的时候就有虫子,打了药就没有了。
过了一会,一名工人开始向腌泡菜的池子里打药。
这名工人还告诉我们,为了防虫子,泡菜在出厂前每隔几天就要打一次药。
记者:这属于农用的杀虫剂,是吧?
工人:对,(这是)低毒的。
这种“药”是什么呢?,工人和老板都说不知道。
勾兑黄酒
[日期:2011-10-24 15:46:24] |
来源:作者: |
绍兴黄酒是我国黄酒类的代表,它以醇香质厚,口感好而闻名全国,在浙江绍兴采访时发现,这里绝大多数厂家都能严格执行国家标准生产合格优质黄酒。但在当地的湖塘酒厂,却发现,他们厂生产的黄酒和别的厂家不一样,味道也不一样。
记者:师傅你怎么用嘴吸啊
工人:不用嘴吸怎么能流出来呢?流不出来。
记者:用嘴吸卫生吗?
工人:不卫生那也没什么办法,把酒搞出来,不用嘴吸流不出来,是不是。
工人正在往酒池里兑自来水。这个酒池的能装3000公斤左右的黄酒(用棍子量空镜)。但是记者用棍子丈量后发现,倒进的黄酒的深度还不到酒池深度的四分之一。
既然兑水是为了降低黄酒的酒精度数,那么为什么在兑水之后反而加入大量的白酒和酒精呢?技术员最后向我们道出了实情:兑水其实就是为了提高产量,水卖出了酒价钱,但是由于兑水太多,所以不得不加入酒精和白酒提高酒精度。兑了自来水的黄酒口感和颜色比纯粹酿造的黄酒差了许多,因此还要进行特殊的勾兑。技术员开始调酒的颜色。
按照国家标准规定,黄酒调制时除焦糖色外,不得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不过,为了把兑了自来水后淡而无味的酒调出味道来,还要加入各种各样的添加剂。记者发现,用来溶解甜蜜素和盐的水竟是用来泡酒瓶的水。
明矾瓜子
[日期:2011-10-24 15:42:17] |
来源:作者: |
太平街市场是安徽省蚌埠市最大的瓜子批发市场,这里销售的瓜子品种繁多,倍受消费者喜爱。这家摊主介绍,这些瓜子都是当地加工的,与其他地方生产的瓜子相比,由于卖相好,颜色鲜亮,而且不容易受潮变软,所以一直卖得很好。
在蚌埠市真香炒货厂看到,仓库里堆满了用来加工瓜子的原料,上面落满了灰尘。老板告诉说,他们正在加工的是白瓜子。一名工人往正在煮瓜子的锅里倒进了一种白色粉末状的东西。
记者:你放的这是什么东西
工人:明矾
记者:你这锅放多少明矾
工人:随便放多少
据这名工人介绍,用明矾煮瓜子是为了使瓜子不容易受潮变软,保持好的口感。
如何鉴别:
瓜子生产工艺专家来明乔:消费者在购买瓜子的时候,如何鉴别优质的瓜子与加了滑石粉的、石蜡的瓜子呢?就拿西瓜籽来说,我们首先看它的外观,优质的西瓜子中间颜色是黄色的,四周是黑色的,两个颜**限非常分明,劣质的产品它往往表面颜色模糊不清,同时一些加了滑石粉、石蜡的瓜子呢,他表面还有白色的结晶(物),因此它会有比较滑的感觉。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这里是两堆瓜子,当我们慢慢地抬起这个平板的时候,当这个平板达到45度左右的时候,有滑石粉的一堆瓜子就(滑)下去了,而好的瓜子它还是不动的。
染色橙子
[日期:2011-10-24 15:38:57] |
来源:作者: |
位于福州市南郊红星农场里的一个水果储存仓库,仓库里堆满了成箱的橙子,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浓重的霉味。
记者:这么重的霉味!
几名工人把一箱箱的橙子去掉保鲜袋。
记者:这是干吗?
工人:这脏了,要换袋子。
记者发现不少拆出来的橙子都长出了霉斑。这些已经发霉的橙子用来做什么呢?
记者:这剥了干吗?
工人:剥了以后,打扮一下。打扮一下。
老板则拿出一个小药瓶挑出一些红色粉末,倒进一盆无色油状液体里进行调和。盆里的油状物很快就变成了深红色,这种深红色的油状物被涂抹在盆子里的海绵上。随后,晾干了的橙子被放进了盆里。
据老板介绍这么做是为了给橙子打蜡上色。这种红色的粉末是一种色素,而这种油状物则是石蜡。
加了明矾就能使甜蜜素、味精、酒精、水分等快速渗入到桃子果肉里,既能增加重量,又能使还没成熟、味道酸涩的桃子变得清脆香甜。
专家:明矾是不能加的,为什么呢?就是明矾当中,因明矾当中含有铝,这种物质对小孩影响智力,除了这以外,这整个制作的方式,这个水,就是(水中)微生物、细菌总数、大肠杆菌一定超标。所以往往会造成消费者腹泻。
昌黎假葡萄酒
[日期:2011-07-06 11:24:28] |
来源:作者: |
央视《焦点访谈》曝光河北省昌黎县葡萄酒制假售假事件后(本报昨日报道),昨天,涉及的城北回龙观市场管理方以及昌平工商部门,对该市场上的葡萄酒进行全面排查,要求商户提供进货票据等。质检总局也派出督查组赶赴河北,督导地方进行查处。
据央视《焦点访谈》报道,河北昌黎县一些葡萄酒厂家,用酒精掺添加剂、香精、色素等调制后做成假冒葡萄酒,有的甚至根本不含一点葡萄原汁。之后,厂家再贴上各种国内外葡萄酒标签,冒充名牌葡萄酒销售,其中一部分在北京的城北回龙观交易市场销售。
媒体曝光后,昨天,城北回龙观市场管理方联合昌平工商分局等,对该市场销售葡萄酒的商户进行全面排查。据该市场的张经理介绍,经过排查,截止到昨天下午,发现销售昌黎产的葡萄酒的商户并不多。工商部门还紧急与一些知名葡萄酒厂家进行联系,由厂家鉴定葡萄酒的真假。
张经理表示,一旦发现市场有问题葡萄酒,将立即下架,并交由工商等相关部门处理。目前,调查工作仍在进行中。
昨天,质检总局也表示,对造假的葡萄酒生产企业,将一律吊销生产许可证,一律停止生产,并责成立即召回问题产品,对涉嫌犯罪的一律移交公安机关,对监管不力的部门和人员则要严肃处理。
另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假葡萄酒新闻播发后,河北省连夜召开紧急会议,采取果断措施严厉查处,督导组和调查组连夜赶赴昌黎,依法依规、从快从重进行调查处理。昨天零点前,涉嫌造假企业已被全部关停并接受调查处理。昌黎县县长苏景文介绍,在被曝光的昌黎县“野力”、“更好”、“丘比特”、“嘉华”、“韩愈”5家葡萄酒生产企业和与此事相关的链条企业——抚宁县樊南印刷厂、卢龙县龙山泉酒业公司,共查封1.1万件干红酒、3.7万件商标和4.4万件各类包装。
>>记者回访
厂家忙毁证监管如虚设
节目播出后的当晚8点钟,央视记者赶到了嘉华酒厂,发现此时厂内乱成一团,叉车不停地搬运着东西,还有人在现场跑来跑去大声催促,焚烧东西成了整个厂子最急切的事情,现场火光冲天。随后记者进入厂区,火还没灭。厂区内堆放着大量长城葡萄酒商标及用于勾兑葡萄酒的色素。专家告诉记者,这些色素就是造假用的,足够生产1000吨假酒。
随后,昌黎县质监、工商等部门连夜来到嘉华酒厂进行检查。记者询问质监局人员:“这里的葡萄酒厂都是有实时监控摄像机连接到质监局的,生产行为你们都可以看到,是不是这样?”工作人员给予了肯定的答案。那质监部门之前是否发现这家厂存在造假行为呢?该工作人员答复:“那个摄像头是能看到生产,但是他们在生产什么我们看不到”。在这里摄像头成了摆设,监管形同虚设。
毒豆芽
[日期:2011-07-06 11:22:30] |
来源:作者: |
老板:“这样生产豆芽的不止我一家,不知道怎么就犯法了。”加工点老板蹇某面对警方和媒体显得满不在乎见习记者张诗尧摄
“毒豆芽”又长又白又好看
含4种违法添加剂尿素超标27倍
沈阳警方17日端掉一黑豆芽加工点,老板称这种豆芽“旺季每天可售出2000斤”
它们,都有10多厘米长,个头均匀,颜色白净,“长相”漂亮,可是它们有“毒”!
17日,警方查处了一家“漂亮豆芽”的黑加工点。经检验,该加工点在生产豆芽过程中添加了4种以上违法添加剂。
当天,警方还在一市场堵截了5个豆芽菜批发点,其中4家被怀疑有问题。
警方夜间堵住“毒豆芽”
17日10时30分许,记者跟随警方赶到沈阳市和平区浑河堡乡下河湾村的一家黑豆芽加工点。
黑豆芽的生产车间即是院子里的农用大棚,面积约120多平方米,里面放了50多个高约1.5米的塑料池子,一半装着黄豆,另一半装着豆芽,每个池子上面都盖着一条军绿色的被子,车间内还有一只猫,不时地从一个池子的被子上跳到另一个池子上。
记者从池子里任意抽出一根豆芽,都有10多厘米长,个别有的近20厘米,个头均匀,颜色白净,且绝大多数没有根须,看起来很漂亮。
沈阳市打假办副主任郝立志介绍,接到群众举报后,民警于昨日零时在该黑加工点附近蹲守。“零时20分许,从该加工点驶出了一辆三轮车,里面装满了豆芽,正准备向市场发货,民警立即将其堵截。经询问,该加工点的老板蹇某提供不出任何经营手续。”
泡过添加剂的豆芽好看但有危害见习记者张诗尧摄
尿素超标,在该黑加工点内,警方还发现尿素、恩诺沙星、6-苄氨基腺嘌呤、无根剂等违法添加剂。权威部门对豆芽菜进行检验证实,其中尿素用量超标27倍。
目前,该加工厂的老板蹇某及厂内员工共四人已经被警方控制。
据蹇某交代,该加工点已经经营半年多,豆芽主要销往和平区的各大菜市场。“这种豆芽销量并不大,多数是用于饭店里做水煮鱼和水煮肉片,旺季每天可售出2000斤左右。”蹇某说。
据警方了解,一斤黄豆的批发价是2.4元,“而照他这种生产方式,一斤黄豆至少可生产10斤黄豆芽。也就是说,一斤黄豆芽的成本价约3角钱,每斤盈利3角钱,按每天销售2000斤计算,一天的净利润约600元,半年就可盈利12万元。”
而提到在豆芽生产中使用添加剂的问题,蹇某完全没有愧疚之色,“这样生产豆芽的不止我一家,我不知道怎么就犯法了。”
为此,沈阳警方于17日凌晨2时赶到了沈阳市张士开发区盛发市场。
警察在凌晨4时许,发现了5辆可疑毒豆芽货车,经查,这5辆货车分别来自5个不同的加工点,其中4个加工点生产的豆芽被怀疑有问题,警方已经现场进行取样,检验结果需等待进一步核实。
专家:长期食用“加料”豆芽可致癌
沈阳市农委法规处杨宏介绍:“生产豆芽过程中是不允许使用任何添加剂的。而该黑加工点使用了至少4种添加剂,其中尿素严重超标,恩诺沙星是一种兽用药,6-苄氨基腺嘌呤是一种激素。加入尿素和6-苄氨基腺嘌呤可使豆芽长得又粗又长,而且可以缩短生产周期,增加黄豆的发芽率。但是人食入后,会在体内产生亚硝酸盐,长期食用可致癌。”
对于该黑加工点生产的10多厘米长、白净无根须的“漂亮豆芽”,他称:“正常生产的情况下,豆芽是不该有这么长的,除非是畸形豆芽。而且健康的豆芽还应该有根须,根须处尖细,颜色略微泛黄。而如果豆芽长得太漂亮,是不正常的。”
据介绍,无根豆芽素(无根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增粗剂等添加剂均属激素,长期食用会导致各种疾病。
“加料”豆芽漂亮但便宜
17日下午记者走访了黑龙江街附近的一个菜市场。
一名老大爷正在路边卖豆芽,他卖的豆芽是短粗的,约有3~4厘米长,2.5元一斤。
当记者表示“这豆芽看着不太好看,想要长的豆芽”时,他说:“越长的越不好,有的都有激素和尿素。我这都是自己家里做的,吃着放心。”
他告诉记者:“选豆芽得先尝,你尝一下我的豆芽,有清甜味儿,而有的豆芽有尿骚味儿,那就是上了尿素的,不能买。而且,那种长豆芽很便宜,市场价1.5元一斤,因为产量高,加了尿素或者激素的,产量就更高了,看着还好看,但是吃着还得是短粗的好吃。”
对比记者走访市场时采购的豆芽和被端窝点的“加料”豆芽对比,前者只能达到后者“身高”的一半。
而在大东区一家菜市场内,同样出现了两种“身材”、不同价格的黄豆芽。
一名购买者齐大娘告诉记者:“那种好看的,就是用药水泡过的,一般我们买都是买那种不好看的,虽然贵点但吃着干净、放心。”
在17日走访其他几家市场和超市卖豆芽的摊位后,记者发现了一个相同的现象就是:看着越“漂亮”的豆芽卖得越便宜,差价近1元。
提醒
如何鉴别健康豆芽?
沈阳市农委法规处杨宏提醒市民,买豆芽应尽量去大的超市里买,如果在其他地方买则要注意:一闻,二看,三掐。
要闻豆芽上的气味。健康的豆芽闻起来很清爽,而有“尿素”味道的豆芽是不正常的
尽量不要选个头太均匀,而且太粗太长的,这样的豆芽可能添加了添加剂;也不要选没有根须的,没有根须的多数是使用了无根剂
要把豆芽掐开看水分。健康的豆芽水分比较大
自发豆芽:4~5天就能食用
为了吃着放心,其实也可以自己发豆芽,方法很简单。
1、将绿豆或者黄豆放在水里泡一夜;
2、第二天控去水分,将豆子装在漏篮中,而且最好把篮子悬空放置,这样豆芽根可以往下长,还利于透气;
3、找一块湿布,盖在豆子上;
4、在湿布上压上重物;
5、每天上下午各浇一次水,在20摄氏度的温度下,4~5天后应该就可以食用(需视发芽情况定是否食用)。
外地也发现过“毒豆芽”
2009年11月长春媒体报道,经过他们近半个月的调查、走访,最终发现,长春市面上的豆芽基本是产自长春本地,其中“毒豆芽”产自黑作坊。在长春,就有十余家生产这种“毒豆芽”的黑作坊。
他们藏匿在一些棚户区内,小的黑作坊每天能生产出几千斤,规模大点的黑作坊能产近万斤。
业内人士称,每天至少有数万斤的“毒豆芽”流入长春各个农贸市场,流入学校和机关单位的食堂。
2010年5月,兰州媒体报道,经过暗访当地也发现了黑心商贩“泡出”白胖毒豆芽的情况,报道指出添加剂可致癌。
2010年12月,郑州媒体报道称出现“毒豆芽”,使用无根豆芽调节剂,这是一种能使豆芽快速生长的激素类农药,对人体有致癌、致畸形的危害,为国家明令禁止在食品生产中使用的化学制品。这些黑作坊就是用这些激素加入水中加速豆芽的生长。
该市一些小作坊在豆芽生产中,非法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非食用物质,如豆芽速长剂、必克斑一号、新型保鲜增白粉等。使用这些添加剂后,豆芽在生长过程中不会腐烂,且感官效果极佳。
染色豆瓣
[日期:2011-07-06 11:20:56] |
来源:作者: |
一批散装“染色豆瓣”堆放在工厂内。
中新网重庆5月11日电(连肖)为让豆瓣的颜色更鲜亮,生产者违规在其中添加“胭脂红”和“日落黄”,11日,重庆江津区蔡家镇的一家“染色豆瓣”厂被查。
没有生产许可证,也没有任何食品安全检验设备,所产的豆瓣贴着“郫县豆瓣”的商标,包装上的生产厂址是“成都某公司”,而经查,“成都某公司”早已于两年前倒闭。这是记者当日随重庆市质监人员在违规豆瓣厂了解到的。
重庆市质监局执法总队队长汤科称,按照食品法规定,“胭脂红”和“日落黄”是不能添加在豆瓣中的。经检测,被查厂家每公斤的豆瓣中最高含有0.05克“胭脂红”和0.047克“日落黄”,豆瓣中的大肠菌群也超出国家规定标准的10多倍。
该厂老板的儿子邱伟说,他的父亲是下岗工人,后“半路出家”从重庆江北区学习了制豆瓣的技术,回家开起了这家豆瓣厂。该厂所产豆瓣主要销往云南等地,一般不在重庆当地销售。
当天,执法人员共在现场查获214件“染色豆瓣”,每件中装有豆瓣24小瓶。汤科表示,该违规豆瓣厂老板将被依法移交公安部门处理,近期重庆质监局还将继续清查此类“染色豆瓣”厂。
“毒血旺”
[日期:2011-07-06 11:19:53] |
来源:作者: |
17日,工商执法人员到达现场后,黑作坊工作人员还在生产。
昨天凌晨,重庆工商执法人员在该市一个黑作坊内现场查获近万斤含有“福尔马林”的“毒血旺”。这是重庆市巴南区2009年查获“毒血旺”之后的又一例大宗“毒血旺”案。
据重庆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昨天上午介绍,从前天深夜开始,工商局执法人员就已对该黑作坊进行严密监视。工商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他们在接到群众举报后进行了前期调查,从而锁定这个黑作坊。昨天凌晨2点左右,执法队员现场执法,将正在生产制作“毒血旺”的两人抓获。
黑!加“福尔马林”防腐保鲜
此次被查获的黑作坊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白市驿,执法人员在现场看到,黑作坊就是一处农房外加搭起雨棚的院子,作坊周围墙壁污浊,地上积满污水。在36个无盖的方形铁盒内,装着半凝固的血旺。作坊加工人员不断将这些半成品倒入冒着热气、装满“福尔马林”的水泥池内。在院子外面的数十个近1米高的塑料桶内,还装满了已加工好、等待运输的“毒血旺”。
根据黑作坊加工人员的交代,“毒血旺”的制作过程是先将盐、水、猪血按照一定比例勾兑,在铁盒内放置15分钟至30分钟不等,再切成块放入水泥池里浸泡加温,其间还会加入用于防腐保鲜的“福尔马林”。
据重庆工商管理局食品管理处负责人介绍,执法人员在现场对这批血旺进行快速检测,发现这批血旺甲醛含量超过了每公斤100毫克的最大检测值。
昨天下午,记者从重庆质量技术监督局获悉,该局正在对这批血旺样本进行检测,正式检测报告将在近日公布。
惊!黑作坊已存在2年
重庆工商执法部门随即将查获的血旺就地封存,并责令生产者停止生产,对生产工具也予以查封,并就此展开进一步的调查处理。据工商部门初步调查,这家作坊是四川籍男子郑某花600元租的,自2009年开始加工血旺,没有取得工商执照和卫生许可证。每天在这里生产的约5000斤血旺销往重庆市区各大农贸市场。
血旺是鸭血或猪血凝固而成的血块,其制作方法是将干净的血接入盆内搅透,让血冷却凝固成稀稠适当的血块。生血旺混合备好的各种肉料切成碎片炒熟,再加入各类调料即可食用。血旺是重庆人吃火锅的必备食材,而毛血旺更是巴蜀名菜之一。
浸泡过甲醛的血旺外观好看,吃起来也更筋道;再加上甲醛具有防腐保鲜作用,因此被一些黑作坊用来加工血旺。在2009年,重庆巴南区曾发生一起备受瞩目的“毒血旺”案,涉案的作坊老板被当地法院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并处罚金20万元。
甲醛:
是一种极强的杀菌剂,具有防腐、灭菌和稳定功效,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形物质,食品中禁止添加。 35%-40%的甲醛水溶液俗称“福尔马林”。
染色毒花椒
[日期:2011-07-06 11:14:59] |
来源:作者: |
3月25日,执法人员在查获“毒花椒”现场取样新华社发
记者29日获悉,重庆九龙坡区警方侦破一起销售“毒花椒”案件。犯罪嫌疑人用有毒有害物质罗丹明B给劣质花椒染色,混入优质花椒中销售。目前警方已查扣“毒花椒”4920公斤。
震惊:
送检底料查出“有毒”
3月25日,重庆九龙坡区质监局从重庆火锅研究所食品生产基地送检的某品牌火锅底料、麻辣鱼底料中,检验出均含有害物质“罗丹明B”。
“罗丹明B”,俗称“大红粉”,呈红色粉末状,部分不良商贩将其作为苏丹红替代品,属于非食品原料,会导致人体皮下组织生肉瘤,具有致癌和致突变性。2008年,我国明确规定禁止将其用作食品添加剂。
火锅底料和麻辣鱼底料涉毒,问题出在哪里?随即,同批次底料使用的原材料被送往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经检测,确定为花椒染毒,劣质花椒被人为染毒后混入了正品花椒中。
万幸:
染毒底料未流入市场
经查,这批次的花椒原材料,系重庆火锅研究所食品生产基地于今年1月中旬从盘溪农贸市场干副区经营户柏志刚、周佳慧夫妇(均系化名)处购入。当时购买花椒共计880公斤,其中860公斤已用作生产,共制出火锅底料729件和麻辣鱼底料1件。所幸,由于该批次底料处于送检环节,并未上市销售,警方对这730件涉毒底料全部予以封存。
行动:
查获毒花椒刑拘商贩
与此同时,专案民警迅即控制了柏志刚、周佳慧夫妇,追查毒花椒进货来源和出货去向。出人意料的是,夫妇俩经营的仓库内,再无毒花椒库存。
莫非毒花椒已售罄?销售量到底有多大?接受调查时,柏志刚夫妇称,他们的货源来自成都一家大型花椒市场的一位长期合作的批发商,而且花椒发货时已装袋,他们对花椒掺毒一事并不知情。
民警随即奔赴成都调查,反复查证核对该批发商与柏志刚夫妇的打款记录、资金账本、进出货记录单等。警方发现,柏志刚今年1-3月先后两次从成都购入花椒,第一次进货880公斤,各项记录清晰完整;第二次进货4920公斤,却没有存货出货记录。显然,第二批4920公斤的花椒被柏志刚夫妇“私藏”了。
此外,民警暗中蹲守发现,成都当地系大批量装袋整包发货,难以部分掺假染毒。民警推断,柏志刚夫妇很可能在说谎。
随即,民警对柏志刚夫妇加大审讯力度。27日,对方对“知毒、购毒、售毒”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并带领民警查获了藏于另一货运仓库内的4920公斤“染毒花椒”。
柏志刚交代,为牟取暴利,他以16元/公斤的低价,从别处购入200公斤已掺染“罗丹明B”的劣质花椒,雇人分两次(头次为50公斤、第二次为150公斤)混入了从成都购进的正品花椒中。其中,第一批次的880公斤“混合染毒花椒”,以52元/公斤的市场价,卖给重庆火锅研究所食品生产基地。第二批次的4920公斤“混合染毒花椒”,还没来得及出手。
目前,这4920公斤花椒中,部分已检测出含“罗丹明B”,被九龙坡警方暂扣。专家介绍,虽然只是少部分花椒掺毒,但由于混合装袋“毒素发酵”,导致所有花椒都易染毒,因此都属于“涉毒花椒”。
目前,柏志刚、周佳慧夫妇因涉嫌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已被刑拘。
内情:
常混入正品花椒卖
据悉,市面上的正品花椒售价约52元/公斤,而“颜椒”只要16元/公斤。“颜椒”的原料多是未成熟的小红花椒,因个头小,品质差,属于被淘汰的花椒。这种花椒红色鲜艳度不够,与正品花椒有明显差异。不法分子用“罗丹明B”对其染色后,再混入正品中销售,牟取暴利。
回炉面包
[日期:2011-07-06 11:14:05] |
来源:作者: |
新闻摘要:记者日前进入甜心客车间暗访,发现大量回收的到期面包,由工人统一重新切片,拌匀后另行再用。昨晚,甜心客发言人向记者表示:“无论对错,希望媒体宽宏大量,帮助我们整改。”
身穿甜心客制服的人员在处理到期面包。
记者亲尝
“再生面包”
口感混杂没有异味
在甜心客店堂,记者看到了小文和阿栋口中这5种回炉再造的面包,它们单凭外观难以辨出新鲜度如何,而售价不输于其他面包。最便宜的丹麦芝士苹果包和蓝莓芝士包7元一个,凯撒大帝要价12元。记者买了一个丹麦芝士苹果包,纵切面就像一幅斑驳的面包拼图,面包吃起来感觉混杂,一口韧一口软,并未察觉有酸臭等异味。小文戏称:“买一个包就等于吃遍了甜心客的所有包了。”
记者暗访
3名工人
将滞销品切块再用
甜心客的面包制作车间位于海珠科技大楼420与421室,跟办公室仅一墙之隔。小文透露,每到下午三四时,工人就开始将回收的面包“循环再用”。
4月7日下午三时半,记者成功进入421室的面包车间,超过20名统一着装的工人共处数十平方米空间,在分列整齐的食品桌上制作面包。车间内侧,3名工人围在一张不锈钢方桌前,正用刀把不同种类的回收面包逐件切块,地上一个白色塑料框已经盛满了面包碎块,并用保鲜膜封盖,并非当作垃圾倒掉的架势。
对于记者一行,车间里的工人们不停打量,随后更有相关负责人上前质询记者身份。本报摄影记者仍保留下一段工人们将切块后的旧面包徒手搅拌的视频。暗访所见,甜心客车间场景跟报料人所提供的偷拍照片基本吻合。
采访甜心客
店员:做饲料给动物吃
生产厂长:不敢给猪吃
3月15日21时30分,甜心客电子大厦分店女店员正忙于把未卖完的面包逐一下架。记者询问下架后的面包如何处理,店员回应:“这些过期的全都退回厂里,然后做饲料,给动物吃。”
此前,记者曾联系广州市新甜主义食品有限公司的陈国群厂长,她坚称,面包到期下架后全部报废,不可能砸自家牌子。“我们都不敢拿给猪吃。”她说。
老板:
挂电话不回应
暗访前后,厂方有着不同态度。此前,陈国群称几张图片不能证明是自家产品,对于照片中印有甜心客标志的工衣、面包箱和操作台上的包装袋,她也认为证据不足。昨天,记者欲就暗访所见进行核实,陈国群称正在开会,而甜心客公司老板姜台宾一听是广州日报记者,就不假思索地说“你找别人吧”,随即挂掉电话。
发言人:
望媒体帮助整改
4月11日18时40分,甜心客行政部经理董小姐作为发言人找到记者。她先声明“甜心客不可能发生这种事情”,然后又说“我们会慎重调查,大概两三天会有结果”。当记者说,已进入生产车间暗访,董经理第一反应是“你们什么时候进去的”,继而表示,“希望你们不要出稿”。得知记者手头掌握大量照片与视频证据,董经理口气软化,“无论我们是对是错,希望媒体能宽宏大量,帮助我们整改,毕竟不是致命的事情。”
采访手记:
28天打磨
1篇新闻稿
从接到报料到最后撰稿成文,整篇报道采写历时近一个月。为确保每个细节的真实性,本报曾四度搁置稿件,记者多角度核实求证,不惜冒险潜入甜心客车间调查。
3月13日,本报接到报料。报料人展示了超过20张照片,“再生面包”制作程序一目了然。
为了防止有诈,记者不忘确认报料人的身份信息。对照其本人的身份证、工资条以及工厂通知,证实个人信息相吻合,而暗访当天也可见,报料人就在甜心客车间里工作。
此外,记者还设法找到甜心客面包车间的其他员工,交叉证实了报料人的部分说法,并且获得了更丰富的回炉制作及销售细节。
4月初,记者通过乔装,两度进入甜心客车间(第二次被发现并盘问),现场目睹滞销面包重返车间,再行利用的过程,同时保留了部分视频材料,掌握到确凿的第一手事实。这篇力求让消费者吃得明白的新闻得以报道。
硫磺姜
[日期:2011-07-06 11:13:44] |
来源:作者: |
4月15日,湖北省宜昌市工商部门在一个蔬菜市场查获一批硫磺熏制过的“问题生姜”,共约1000公斤。
当天,宜昌市工商执法人员接到举报后,在辖区一座蔬菜批发市场内,查获两处用硫磺熏制生姜的窝点,现场查获“问题生姜”近1000公斤,以及硫磺等。
据介绍,一些商贩把品相不好的生姜用水浸泡清洗,然后用化工原料硫磺进行烟熏。
与普通生姜相比,“硫磺姜”看上去又黄又亮,显得很鲜嫩,市场上可以卖出好价。化工原料硫磺对人体健康有害。
目前,这批“硫磺姜”已被查扣,此案正在进一步查处中。执法人员提醒消费者,购买蔬菜等食品时,不要只图“外表好看”,以免上当受骗。
染色馒头
[日期:2011-07-06 11:10:44] |
来源:作者: |
过期馒头回收回来浸泡加工,然后重新包装销售。
防腐剂、甜蜜素等添加剂,工人都是按经验随意添加。
这个小小的镘头生产厂,每天有数以万计的问题馒头流向市场。
厂家被责令停产整顿质检总局要求严查联华超市承诺退赔
■新闻回放
央视报道称,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在生产过程中添加色素、防腐剂等,将白面染色制成玉米面馒头、黑米馒头等,工人还随意更改馒头的生产日期。“染色”馒头进入了上海部分超市销售。
据新华社电部分超市销售“染色”馒头引起上海市高度关注。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表示,将彻查此案、依法严惩,彻查过程将向社会公开,查到哪里公布到哪里。
12日,上海成立了由市政府领导为组长,质量技术监督、工商、公安等相关部门及部分上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成的联合调查组。韩正表示,联合调查组要彻查此案,每个环节都必须查实,依法严惩,严肃问责。
联合调查组当天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在馒头生产过程中存在虚假标注生产日期、将过期馒头产品重新用于原料再生产、违法添加色素等行为。
目前,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已被责令停产整顿,企业责任人被公安部门采取临时控制措施。上海质量技监部门对可疑原料和产品进行了封存扣押,对企业账册进行了登记保存,并责令其召回问题产品。上海工商部门也展开紧急清查,截至12日16时,共下架、封存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生产的馒头1.6万只,涉及华联、联华、迪亚天天等多家超市。
■处置
联华超市召回“问题馒头”
晨报讯(记者肖丹)深陷“染色馒头”风波的上海联华超市昨日表示,11日晚间已经对旗下门店下发了紧急通知,对在售的问题馒头进行下架处理。在联华、华联门店购买了问题馒头的消费者,可以凭收银条或商品标签在联华和华联门店按照有关规定退赔。
联华超市表示,公司在央视曝光“染色馒头”当晚就启动了下架、封存、召回程序,同时要求门店在显要位置张贴“问题馒头召回”公告。
联华超市方面称,12日早上,超市营运、商品、信息、财务、质量监督的负责人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对在联华、华联门店购买了“染色馒头”的消费者进行退赔,赔偿额度为1至10倍。联华超市同时表示,保留对上海盛禄食品公司的法律追索权。
■回应
质检总局要求严查
晨报讯(记者王海亮)国家质检总局昨天针对上海“染色馒头”作出回应,称要严查严办生产企业的违法行为。国家质检总局新闻发言人李元平昨天表示,质检总局已明确要求上海市质监局严查严办,坚决打击,绝不手软。
■追访
京城超市馒头普遍现做现卖
晨报讯(记者肖丹)记者昨日走访京城超市后发现,各家超市几乎都有主食厨房,馒头都是现场制作现场销售,消费者对制作细节可以一览无余。超市方面表示,这些主食基本是按照销量生产的,宁可卖断货,也不会出现大量剩余。
一部分超市也有外面公司配送的馒头在销售。工作人员均表示,过期或者剩余的产品将返还给厂家。物美集团新闻发言人富宇表示,物美系统的各家超市已展开自查。与上海超市的销售模式不同,京城零售业的主食厨房都是单独签订运营合同,独自管理。“超市不允许主食厨房销售过期食品,所以这些主食厨房基本是按照市场销量生产,宁可卖断货,也不会出现大量剩余。”富宇表示,除了超市平日的自查、抽查,工商、卫生防疫等政府部门的监督也非常严格,一般不会出现非法食品添加剂和掺假的情况。
爆炸西瓜
[日期:2011-07-06 11:09:24] |
来源:作者: |
老刘家的40多亩西瓜,每天都要炸掉1000多斤。
连日来,瓜农刘明锁承包的江苏镇江丹徒区延陵镇大吕村40多亩西瓜大棚,就像布下了“地雷阵”,从5月8日开始,已结满瓜藤的大小西瓜,还没有成熟就一个个炸裂开来,有的炸得四分五裂,有的炸得像一朵花。就在记者采访时,其他瓜农的数十亩西瓜同样开始满地“开花”。连日来的大棚西瓜爆炸还在当地继续和蔓延,多家承包户出现惶恐。
有瓜农和专家指出,瓜农施用的“膨大增甜剂”是造成爆瓜的原因。
26万血本砸进40亩瓜棚
今年51岁的刘明锁本是个养殖户,听说种瓜能赚钱,便将几十年积攒的18万元血汗钱加上8万元贷款,一次性投入种植大棚西瓜。今年春节前夕,刘明锁租用大吕村40多亩土地,开始了种瓜之路。
刘明锁全家在技术员的指导下,翻地、松土、施肥、育苗,每天都非常辛苦,好不容易才将日本“全能西瓜”苗培育出来。
西瓜一个接一个爆炸
4月份,当瓜棚内结出西瓜时,全家人欣喜地发现,自家的西瓜不仅比别人家长得大,而且长得特别密。随着气温逐步上升,西瓜像是变戏法一样,一天一个样,从鸡蛋般大小变成了“气球”“篮球”。老刘一家开始坐等瓜棚里的第一桶金。
5月6日,技术员兴冲冲前来告知,他从山东购买的“西甜瓜膨大增甜剂”和“速溶钙”两种药已托运到镇江,让老刘使用这两种药,以保证西瓜有更大更好的收成。因为老刘第一年种瓜,技术员的话对他来说就等于是“圣旨”。7日上午,技术员告诉老刘,这两种药必须分开使用。于是老刘赶紧按照技术员的要求,配好药水,在大棚内喷施。
第二天,当老刘一家喜滋滋来到大棚里时,惊奇地发现,翠绿茂盛的西瓜叶像是注了兴奋剂一样,一片片竖了起来,煞是好看。老刘喜上眉梢,不料定睛一看又发现,不少西瓜居然张着大嘴,分成了两半,有的更是炸得像开了花一样。就在这时,老刘的耳边响起了“噼噗、噼噗”低沉的闷响声,西瓜一个接着一个在眼前炸开了!
瓜农说用错“膨大剂”
老刘一家赶紧找技术员求解。技术员来到现场看了满地爆裂的西瓜,眉头紧皱,一脸茫然。半天说了句话,让老刘一家差点没晕过去:“我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反正我的农药没有问题。”
11日,老刘电话求助安徽农科所的一位熟人,对方就说了一句话:“这种药要在西瓜鸡蛋大时用,这个时候用这种药不合适。”老刘告诉记者,他也咨询了一些种瓜能手,一位种了10多年瓜的老农解释说,这种膨大剂是在西瓜长不大的时候用的,而老刘的西瓜长势很好,且生长速度很快,再使用膨大剂,西瓜肯定爆裂。
这5天,老刘的瓜田里每天都爆炸1000多斤西瓜,到现在已炸了6000多斤。而且其他瓜农也发现,他们的瓜棚内也陆续出现了炸瓜现象,一位张姓瓜农一天就炸了200多个。
据扬子晚报
膨大剂
危害神经系统
膨大剂,化学名称叫细胞集动素,属于激素类化学物质,对植物可产生助长、速长作用,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神经系统的危险,能造成儿童脑炎,发育不良,痴呆等。此外,使用膨大剂后的果蔬味道变淡,吃起来口感不好,也不利于长时间储藏。
膨大剂和天气
都可能是原因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园艺系教授杨红丽说,根据瓜农描述的情况,很可能和膨大剂使用不当有关。过量的膨大剂会导致西瓜的细胞分裂加快,进而炸裂。
杨红丽说,一些市民常能买到“带尖儿”的畸形番茄,就是膨大剂等激素残留过多造成的,最好别吃。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汪良驹则认为,天气因素可能是当时西瓜突然爆炸的重要原因。
到底是何原因,目前尚无定论。
绝育黄瓜
[日期:2011-07-06 11:08:15] |
来源:作者: |
资料图:黄瓜顶花带刺、笔直粗壮、含苞欲放,可能用了激素
珠海居民担忧农产品安全问题选择开荒种蔬菜
“市场卖的蔬菜我都不敢买了。”刘姨一边松土一边说:“又是催长激素,又是农药,又是化肥,还有保鲜剂,这种蔬菜会损害人的健康。”
5月15日,记者在珠海市南屏镇看到,一些居民在未开发的荒地里开荒耕种,南屏桥下,濂泉山边,还有排洪沟里,只要有荒地,就有挥锄耕种的居民。
刘姨来自梅州,退休后搬到珠海跟儿子一起居住。她说,在这里耕种的居民有来自湖北、湖南、江西一带的,有来自省内各地的居民,大家都是怕吃到施放农药、施放催长激素的蔬菜,所以就买来锄头、扁担、水桶开荒种菜,一个四口或五口之家,开一片50平方米的菜地就能解决蔬菜供应。“我种的韭菜要三个礼拜才能长成筷子长,而一些菜农三天两头喷激素,四五天左右就能收割,这样种出的韭菜敢吃吗?”
刘姨菜地旁边是钟先生的地,他也是退休后从内地迁到珠海来的老人。他说:“最可怕的还是头顶鲜花的青瓜。”他从菜地里摘了一条弯曲的青瓜,把瓜端举给记者看:“我们自家吃的青瓜结果时花就谢了,而市场上卖的头顶鲜花的青瓜都是用避孕药、雌激素涂抹的瓜,人吃了就会出现不孕不育甚至绝育等可怕的后果。”
与老年人开荒种地不同,在珠海某企业工作的白领陈先生采取的阳台种菜的方式,用花盆盛上土,在阳台上种植红薯叶、西红柿、豆角等蔬果。
毒豆芽、“绝育”青瓜、毒肛豆……国内农产品问题层出不穷。珠海市盛宝自然博物馆馆长李盛炳认为:“现在监管技术也存在问题,就拿避孕药涂抹的青瓜来说,农产品检测不一定能查到,农产品激素是否超标还处于监管盲区。”(注:青瓜,正名黄瓜,属葫芦科植物。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并且为主要的温室产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