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科技创业 带乡亲致富
--记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张彦辉
张彦辉,男,汉族,1977年出生,河北省元氏县赵同乡毛遗村主任、元氏县丰兆养殖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佳播农副产品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县蔬菜产业协会秘书长,县政协委员,市农民劳模,县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从2009年至今,从事蔬菜生产、销售,带领群众闯出了一条科技致富的路子。
从实践中大胆摸索,带领群众走上致富的大路
张彦辉高中毕业后就步入社会。他能吃苦耐劳,当过建筑小工、煤场装卸工、开过饭店和配货站等,也挣了一些钱,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其中酸甜苦辣咸的个中滋味恐怕只有他和家人知道。尽管如此,他还是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就是如何带领农民走共同致富的道路。
近几年,国家支持三农的政策越来越多。张彦辉心想:既然国家政策支持,我作为农民的儿子何不在自己熟悉的家乡开创自己的一番事业。科技越来越发达,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吃惯山珍海味的人们越来越青睐纯天然绿色无公害的食品。经过多方考察,他决定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既发挥自己年轻有文化的优势,又能把农民集中起来,共同致富。他集中亲戚朋友,开始商定筹建大棚成立合作社的事情,最后同意合作的只有六家。缺资金,他就拿自己家的土地做抵押贷款。资金解决了,可谁都不懂技术啊!为建设一流、高效、合理的蔬菜大棚,他上了农函大、农广校,翻阅了大量国内外有关大棚种植蔬菜的资料,在书上圈圈点点做笔记,在看书的同时,先后到藁城、宁晋等地考察学习,到省市农科院拜师求教,请专业的设计师设计图纸。大棚开工了,他们有的挖土搭架,有的购物育种,张彦辉和乡亲们日夜坚守在大棚的施工现场,真可谓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襟),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在大家的辛苦努力下,2009年7月,14个蔬菜大棚终建成功,2010年3月注册成立了元氏县丰兆种植合作社。而棚内温度、湿度、肥料、浇灌等问题又摆在他面前,他除了把自己利用晚上时间学习的种植知识教给社员外,还特地从县农业技术推广站请来技术人员作指导,在大家的努力下,当年10月底,第一批新鲜无公害蔬菜成功上市。辛勤的付出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到2011年,合作社年收入1200多万元,利润达到400多万元,社员户人均年收入达到万元以上。
作为村里的父母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他的梦想和奋斗目标是为村民办实事,让乡亲们都富起来。村里有好几户人家致富无门,只能依靠国家的低保维持生活,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觉得自己必须要为他们做点什么,经过认真考虑,张彦辉和合作社的其他领导人商量以后,决定让村里的刘大方等六家低保户加入专业合作社,让他们暂缓交纳入股钱,先直接分给每家2个蔬菜大棚,免费提供蔬菜秧苗,免费提供技术服务和培训,种出来的蔬菜,免费提供销路。经过一年的帮扶与支持,六家低保户终于摆脱了贫困,年人均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2013年的除夕都吃上了自己辛苦挣来的丰盛年夜饭。
实行规范化管理,形成“合作社+基地+社员+标准+市场”模式
基地采取“合作社+基地+社员+标准+市场供销网络”种植管理经营模式。园区拥有现代化农业种植设备的专业种植队伍,基地大棚统一编号、统一种植品种、统一生产资料、统一生产标准,分户管理。在蔬菜生产安全上,合作社按照质量安全要求,统一组织制订、实施了生产技术规程,按产品质量标准组织生产。配有蔬菜安全检测设备,定期进行田间抽样检测。建立有产品质量追溯、检测监督等制度。蔬菜生产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全程指导,种植户严格按照无公害生产操作规程进行生产,产地、生产条件及生产的农产品完全符合国家标准,取得了河北省农业厅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2011年注册了“潴龙河”商标,次年“潴龙河”商标被评为河北省著名商标。2011年,合作社投资200万元建成了精细蔬菜分级整理车间和2个总容量900立方米蔬菜冷藏库以及制冰设备,批次冷储精细菜蔬菜能力达300吨。合作社先后投入近70万元购置一次性蔬菜保温包装泡沫箱和蔬菜包装袋6万多个,以满足蔬菜保鲜包装。产品销售方面采取“农超对接”和“农市对接”新机制,与365生活超市,佳农蔬菜批发市场等多家单位签订常年供货合同,并与合作社会员和合作单位签订“六定”协议,即“定种植品种,定种植面积和产量,定农资农械需求供应,定技术指导服务办法,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定产品交售办法。”
重视普及科学技术,不断提高菜农的科学种田水平
一是在县乡科协组织的指导下,建立赵同乡科普惠农服务中心,长期与省市农科院紧密联系,聘请专家进行技术服务,加快引进新技术成果,通过培训实践共评选出50个科普示范户。2011-2012年合作社列入县科协、老科协“农村科普示范基地”。二是建立了“三农网络丰兆书屋”和科普媒体设施。现有科技图书室30㎡、书柜12组,科普图书5000册,实用技术光盘100张。建设50㎡的果品展示厅,以图文和实物的形式向村民、游客展示大菜园的新品种及优质果蔬。另有多媒体设备展示果蔬的管理、新品种的培育、病虫害的防治等,使村民进一步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使游客感受丰硕成果和绿色田园景象。三是投资12万元,在基地中心区建成100米长的科普画廊,设置科普展示栏50个,介绍无公害蔬菜管理要点、新品种培育技术、蔬菜的营养价值,以及绿色安全食品的生产过程。四是每年在全国科普日活动、科技周活动期间,针对蔬菜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技术,邀请农科院专家到大棚蔬菜基地开展具体指导。2012年9月,参加了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分场科普讲座活动。今年5、6月份,在县老科协王国斌会长的陪同下,省老科协副会长赵纪琛、张金声和市科协副主席羊文庆等领导分别考察了丰兆无公害蔬菜大棚生产基地,省市领导对基地近年来的科普工作给予肯定,并提出加快绿色有机蔬菜生产的要求,努力建成省市老科协“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省老科协副会长赵纪琛还为菜农讲解了中国蔬菜研究所专家在平泉县实施大棚蔬菜无菌生产的专利技术。
此外,实行科普教育和农耕文化相结合,增加了青少年夏令营活动,每期一周30人。
荣誉面前不骄傲,讲诚信重合作,共同致富奔小康
近年来,张彦辉践行着自己的诺言、编织着自己的梦想、带领着群众致富的行动得到省市县领导及有关各部门的充分肯定。他先后获得“元氏县劳动模范”、“县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石家庄市农民劳动模范”、“石家庄五四青年奖章提名奖”、“河北省农村青年拔尖人才”等殊荣。丰兆合作社也获得了“2010年河北市场质量、信誉、服务、诚信承诺单位”、“2011年河北省农村合作社青年示范社”、“2012年市县双学双比科技示范单位”、“2012-2013年市供销系统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综合经济工作先进单位”、“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013年被石家庄市科学技术局评定为“元氏县无公害蔬菜科技示范基地”。
他在荣誉面前不骄傲,以“诚信无价,合作生金”的运营理念让利于社会,服务于社员,共同致富奔小康。合作社采取多种灵活的种植形式,按照园区规范化要求,运用合作服务制度的优势,科学配置地力、种子、技术、农机、生产、服务这些因素,整合优势资源,急社员所急,忧社员所忧,以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经营生产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解决了“一家一户办不了,村级组织统不了,政府部门包不了”的大难题,大大调动闲置资金,调动了农民发家致富的积极性。1、社员可以将蔬菜存入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销售,提高了卖货市场的话语权。2、凡是入社社员的蔬菜都以高于市场价0.2元的价钱收购。3、对合作社推广的优质种类实行订单收购。4、合作社与365生活超市、佳农蔬菜批发市场等多家单位签订常规性品种、大路性蔬菜销售订单。合作社承担价格随行就市风险,以保护价收购蔬菜产品,实施“农超”对接和“农市”对接,这样既破解了社员卖货难的问题,又提高了产品的价钱,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最大限度的降低了社员的市场风险,保证了社员的经济利益,也保证了外地客商的优质货源。合作社为了保证供货量和产品品质,同时更是为了带动更多的农户致富,于2013年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占地1000多亩的蔬菜种植基地。基地现有高标准蔬菜大棚82座,露天种植区300亩,目前生产经营服务覆盖4个乡镇18个村,现有社员401户,服务辐射带动菜农1500多户。2013年销售额达3724万元,土地流转面积1300亩,蔬菜产量达到3.2万吨,合作社经营收益3298.5万元,经营的反季节精细蔬菜面积、产量和收益比重达到全县的30%。农户加入合作社后收入较前几年翻了2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