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培育青少年科学素养,井陉县科技馆创新科普模式,通过“场景化+项目制”持续打造沉浸式科学实践课堂。3月2日,县科技馆推出《“智”在降噪——人工智能环境监测系统》专题科普课程,以环境治理真实课题为切入点,通过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带领青少年深入体验人工智能技术的实践应用。
课程伊始,辅导员老师通过“生活中哪些属于噪音?”“噪音对人体有何危害?”“怎样检测噪音?”等贴近生活的问题抓住同学们的注意力,引发了大家强烈的好奇心,顺利开启了人工智能知识的探索之旅。课程中,辅导员老师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实物演示,同学们了解了噪音污染检测器的作用原理。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分组动手搭建检测装置。从声波传感原理的探讨,到图形化编程的实践,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乐趣。最终,同学们成功运用图形化编程实现分级预警系统,实现了检测器在不同噪音值下的分级预警,当环境音量达到预设阈值时,检测器会依次亮起绿、黄、红三色指示灯,并在最高值时触发舵机转动,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科技实践。
许多同学在课后表示,通过自己动手编程和实践,对智能设备如何感知环境有了直观的认识,更深刻体会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巨大潜力。据悉,井陉县科技馆自开馆以来,已开展多场人工智能科普活动,惠及数千名青少年。今后,井陉科技馆将继续深化人工智能科普教育,推出更多如“AI+生态保护”“AI+非遗创新”等跨学科融合课程,进一步拓宽科普边界,为公众打造更丰富、更优质的科普体验,助力全民科学素养的提升。
来源:井陉县科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