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科普信息 > 全民科学素质

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石家庄市2017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安排》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7-09-18 00:00   点击量:19033
石全科组发〔2017〕1号
石家庄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
关于印发《石家庄市2017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安排》的通知
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各县(市)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
根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要求,经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同意,现将《石家庄市2017年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安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石家庄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
2017年4月24日
石家庄市2017年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安排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的关键之年。2017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石家庄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按照《石家庄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部署,聚焦重点、补齐短板、精准发力、重在落实,奋力开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新局面,实现我市全民科学素质大幅跃升,努力缩小我市与京津的差距,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全面建设现代省会、经济强市奠定坚实的基础。
2017年在全面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各项工作的同时,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以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导向,广泛开展科技教育、传播和普及活动
广泛深入宣传普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化创新驱动,突出主题,加大力度,筑牢创新发展的人才基础和社会基础,为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发挥更大作用。
1.按照《石家庄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6-2020年)》,认真制定本系统、本县(市,区)本年度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
2.加大科技宣传力度,弘扬科学精神,报道科技成就,学习德学双馨的科技工作者典范,传播科学知识,继续加强高校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积极倡导求真务实、追求卓越、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营造支撑创新发展的有利氛围。(各成员单位)
3.大力开展“科技工作者日”活动,引导科技工作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始终胸怀大局、心有大我,始终坚守正道、追求真理,积极投入创新争先行动,强化老一辈科学家“精忠报国,敢为人先,创新奉献”的崇高精神,不断增强爱党爱国、以创新成就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自觉,引导科技界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走在全社会前列,激荡起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的强大力量。(各成员单位)
4.加强与主流媒体的科普传播协作,推动优质科普视频在电视台以及社区电子屏等公共服务终端的广泛传播。扶持科技宣传报道做大做强,推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传媒开设和办好专题。(市科协、市宣传部、市文广新局)
5.贴近百姓现实需求,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卫生健康、食品安全、环保治污等领域,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开展好世界无烟日、健康中国行、石家庄食品安全宣传周、科普之春等主题科普活动。(各成员单位)
6.针对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加大科学解读传播力度,对谣言进行及时澄清,营造科学理性的社会氛围,消除封建迷信、伪科学、极端思潮滋生的土壤。(各成员单位)
二、围绕公众关切,精准发力,扎实推进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
(一)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
  7.引导广大科学教师深入学习修订颁布的小学和普通高中科学领域相关学科课程标准,理解领会新理念、新要求。促进教师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统领,改进教学方式,促进学生逐步形成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增强中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学的横向配合。(市教育局)
8. 推进科技教育进校园、进课堂,建设科普校园e站,将学校教育与校外活动有机结合,加强科学精神、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培养,特别要为农村青少年提供更多机会,面向农村留守儿童开展科技辅导、心理疏导、安全健康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市教育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市环保局、市林业局、团委、市妇联、市科协)
9.搞好青少年科普山区行活动。巩固偏远山区学校的科技活动成果,继续到赞皇、井陉、矿区、行唐等山区县,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项目,把科普送到学校。(市科协、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环保局、团市委、市妇联)
10.大力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青少年科普活动,利用云教室、科技学堂等平台,满足青少年对科技、教育信息的个性化需求。加强各类家长学校和青少年科普阵地建设。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搭建传播科学家庭教育知识的新平台,提高家长特别是母亲的科学素质。(市科协、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环保局、团市委、市妇联)
(二)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11.深入实施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培养计划、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培训计划和农村青年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培育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促进农业农村创新发展。(市农牧局)
12.坚持公平普惠、重心下移,将科普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多层次培养各类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老人和妇女等困难群体的关爱服务力度,提升贫困人群的劳动技能和脱贫致富的信心,助力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市农牧局、市科协、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市环保局、市文广新局、市卫生计生委、市安监局、市林业局、市妇联
13.加强农村科普教育设施建设,依托幸福院、敬老院等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开展消防、卫生、安全等方面教育宣传。依托农村留守人员社会关爱计划,重点为国家级贫困县和集中连片特殊贫困县农村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科普社会工作服务。(市农牧局、市科协、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市环保局、市文广新局、市卫生计生委、市安监局、市林业局、市妇联
14.深入开展世界粮食日、健康中国行、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农村安居宣传、科普之春(冬)等各类科普活动,提高农民科学素养,建设美丽乡村和宜居村庄。(市农牧局、市科协)
15.加强农村科普信息化建设,实施农村青年电商培育工程。依托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建设科普中国乡村e站,大力开展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竞赛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三农”科普活动。发挥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农村科技网络书屋等作用,帮助农民提高科学素质。(市农牧局、市科协、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市环保局、市文广新局、卫生计生委、市安监局、市林业局、市妇联)
16.大力开展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充分发挥各类农业教育资源优势,深入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积极引导农技协、农民专业合作等新型农民科技组织发展和转型升级,打造2.0版的新一代农技协。引导专业技术人员下乡开展农民培训和农业技术服务。(市农牧局)
(二)实施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行动
17.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健康意识、安全意识,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安全生产、信息技术、职业病防治等职业教育和培训,促进整体素质提升,为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振兴实体经济注入更多动力。深入开展技能就业培训工程暨高校毕业生技能就业等专项活动,开展各种技能大赛青年职业技能大赛、青年岗位能手、“青创先锋”评选等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万里行、安全生产科技周等大型宣教活动,提高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其他从业人员及农民工的安全生产素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卫生计生委、安监局、市文广新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
18.深入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大力开展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家政培训、创业创新巾帼行动等活动,提高进城务工人员在城镇的稳定就业和科学生活能力。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卫生计生委、安监局、市文广新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
19. 大力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引导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积极参加 “讲理想、比贡献,奋力实现中国梦”活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总工会、市妇联、市科协)
20.组织专家、院校、知识产权进企业。一是开展“科技兴企、创新驱动,推进传统产业升级”系列讲座,组织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培训。组织创新、专利、项目申报认定培训,组织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专利申报、科技项目申请、税收政策培训。二是通过企业建科协,促进企业成果转化。开展科技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攻关、技术培训,形成院校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长效机制,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三是组织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到企业培训,提高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和保护水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总工会、市妇联、市科协)
(四)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21.各单位在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内容的学习。鼓励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通过网络培训、自学等方式强化科学素质相关内容的学习。(各成员单位)
22.把科学素质教育作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的长期任务,纳入党校、行政学院等院校教学计划,采用优质教材和高水平师资,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的科学素质和管理水平。通过发挥科协的组织统筹和规划协调优势、市委党校的人力资源和培训阵地优势,共同推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全市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发挥其全市科学素质教育工作中的示范带动作用,为科学决策提供有效的科学素质支持。(市科协、市委党校)
(五)实施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
  23.广泛开展社区科技宣传、教育和普及活动。面向老年人、妇女、青少年儿童,深入实施科技、文化、卫生、安全、健康、环保进社区计划;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组织开展社区气象、防震减灾、电梯安全等各类应急科普工作,大力开展社区居民安全技能培训、老年人急救技能培训等各类安全科普工作。成员单位、各县(市、区)
24. 深入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以社区科普大学建设为抓手,推动社区科普益民服务站、科普网络等科普服务平台广泛建立以及社区科普工作领导小组、科普协会、科普员不断增加。(市科协、市财政局、市民政局)  
25. 深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工作,广泛开展安全社区、先进体育社区、科普示范社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示范活动,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能动作用。大力开展党员先锋岗、工人先锋岗、青年文明岗、巾帼文明岗等建设及推荐活动,推动社区广泛开展以节约能源、安全生产、防震减灾、健康生活为主题的科普宣传活动。[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
26. 推动基层服务中心融合发展,在新建及现有的基层服务中心中拓展科普功能。积极推进科普活动站(室)、社区科普益民服务站、社区科普大学等科普设施面向基层群众开展科学普及、党员教育、体育健身、文化宣传、卫生健康等活动。(市民政局、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市卫生局、市总工会、市科协等)
27. 坚持需求导向,着力在科普资源开发与开放、科普阵地与条件建设、科普社会动员机制建设上下功夫,发挥“全国科普日”、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科学素质提升工程、“三下乡”、科技周、社区科技馆等科普品牌效益,推动科普人才建设和科普产业发展。(市科协、市财政局、市科技局、)
三、强化科普改革创新,扎实推进五大基础工程建设,提升科普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认真分析新形势下科普工作的新特点和新要求,把信息化作为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手段,推动科普产品研发与创新,促进科普资源的开放共享,不断扩大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
28.支持优秀科普原创作品以及科技成果普及、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等重大选题,支持科普创作人才培养和科普文艺创作。大力开展科幻、动漫、视频、游戏等科普创作,推动制定科幻创作的扶持政策,加强科普创作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各成员单位)
29.鼓励有条件的高等师范院校开设科技教育等专业或相关课程,培养更多科技教育师资。不断提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科学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推动加大对科学教师以及相关学科教师的培训力度。(市教育局)
30.将科普工作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将新发展理念以及环境保护、节约资源、防灾减灾、安全健康、应急避险、科学测量等相关科普内容纳入各级各类科技教育培训教材和教学计划。(各成员单位)
31.加强科技教育培训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农村边远贫困地区中小学科技教育硬件设施建设。调动社会资源积极参与中小学科技教育网络资源建设,不断丰富网络教育内容。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场馆、职业学校、成人教育培训机构等各类公共机构积极参与科技教育和培训工作。(市教育局、文广新局、团市委、市科协)
32.推动基层服务中心融合发展,在新建及现有的基层服务中心中拓展科普功能。深入推进社区科普益民服务站、科普学校、科普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强社区科普组织和人员建设。充分发挥科普基础设施作用,面向基层群众开展科普活动。(市科协、市民政局、市委组织部、市文广新局、市卫生计生委、市总工会)
33.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中切实加强社区科普工作,面向社区提供多样化的科普产品和服务,动员驻区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社团、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等相关单位开发开放科普资源,支持和参与社区科普活动。(市文广新局、市科协、市教育局、市国资委、市环保局、安监局、团市委)
四、完善协同推进的长效工作机制,激发全社会参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新动力
34.围绕实现“到2020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目标值,加大对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情况督导力度,确保目标圆满实现。(市素质办)
35.加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推动将科学素质工作纳入本部门、本系统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并加强工作指导。引导和支持各县(市,区)切实发挥政府在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把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政府工作绩效考核,把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的重点任务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各成员单位)
37.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科普公共服务新模式。加强科普经费等专项经费使用情况的督导检查,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各成员单位)
 

石家庄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 2017年4月24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