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科普信息 > 全民科学素质

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解读(八)

发布日期:2013-07-25 12:04   点击量:36181
坚持联合协作、创新工作手段,在工作机制上实现新突破
按照“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指导方针,我们创建完善了协调联动、考核促动、载体带动、典型驱动、帮扶拉动、市场推动六项工作机制。
(一)各负其责、互相配合,完善协调联动机制。坚持主动协调,根据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实际,在全省率先成立了专职办公室,超前谋划工作,妥善处理各种关系,详细制定方案,稳步组织实施;坚持左右互动,多次召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专题会议,引导有关单位树立“一盘棋”思想,共同抓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做到工作上互相支持,信息上互通有无,感情上互相交流,资源上互相共享;坚持上下联动,建立健全了各种工作制度,经常召开协调调度会安排部署工作,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012年办公室成员会议
(二)明确责任、严格奖惩,建立考核促动机制。坚持行政促动,每年制定年度工作安排,明确部门职责,把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列入各级、各部门的岗位责任考核内容;坚持督导促动,每年对各县(市)区、各成员单位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进行考核,领导小组组长亲自汇报;坚持表彰鼓动,每年由市委、市政府表彰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颁发奖牌和证书,并拨出专款15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的方法,给予鼓励性资助。2011年我市召开第二次表彰大会,对20个十一五时期从事四类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的先进集体、10个先进成员单位、10个先进县(市)区科学素质办、40个先进县(市)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乡镇(街道办)、80个先进个人进行了隆重表彰。

 
表彰会现场
行唐县、鹿泉市、新乐市等也积极对各乡镇和成员单位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党委、政府的业绩考核体系,有力地推动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向更深、更广发展。
(三)搭建平台、优化环境,建立载体带动机制。积极创建科普活动载体,从多方面、多角度强化对四类重点人群的科普知识教育,通过开展科普展览、科技周、科普日、科技讲座、科技下乡、科技竞赛和科技创新大赛、领导艺术培训班等多种形式,有效提高了各级、各类人员的科技意识和科学决策能力;积极创建娱教融合载体,把现代传媒、先进文化、现代生活等多种元素纳入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之中,推动科普与文化、体育、卫生、旅游等内容的有机结合,使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入心入脑,使群众在趣味与娱乐中接受科普教育;积极创建现代科技载体,借助现代传媒速度快、手段新、范围广、影响大的优势,将内容丰富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传输给社会公众,让大家了解掌握科学知识、科学技术、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扩大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影响力。
(四)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建立典型驱动机制。开展选树各行业先进典型活动,通过在社区评选科普楼院、科普社区,在农村开展科普基地、科普社区等活动,树立不同类型的先进典型,并充分挖掘他们在学科学、用科学、依靠科技勤劳致富等方面的深刻内涵,引导更多的人投入到积极、健康的生产生活中去。率先启动 “四类重点人群”(未成年人、城镇劳动人口、农民、领导干部与公务员 )10个科学素质行动试点,每个试点支持资金1万元,以点带面,全面推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评选创建活动:自09年以来,每年都定期组织评选 “石家庄市科学素质教育基地”、“石家庄市公民科学素质教育示范单位”活动;开展了典型案例评选活动,行唐县“全民科学素质绩效考核机制案例”、石家庄市机械技工学校“燕赵金蓝领职业培训工程案例”被省领导小组评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先进典型案例;开展了优秀调研成果评选活动,编印了《石家庄市年度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优秀调研成果汇编》;同时还开展了“优秀科学素质作品”征集评选活动,征集作品120件,评出获奖作品83件。

 
 试点启动仪式
(五)强化服务、形成合力,建立帮扶拉动机制。大力开展培训工程,开展一帮十、十带百、百带千活动,培养科技骨干,据抽查,我市农民劳动力科学素质教育培训覆盖率达到45%以上,仅阳光培训工程每年就培训农民14万人以上;大力开展服务工程,积极组织成员单位开展“三下乡”活动,每年市科协组织科技专家和致富能手深入各县帮助养殖种植户、学校和企业解决难题,组织省会专家到乡(镇)开展科技服务和技术指导,有效提高了农民的科学意识和科技水平;大力开展帮扶工程,通过“科技结亲”、“科技扶贫”、“科技互助组”等活动,帮助农村发展各具特色的农副产业,培育新型农民,发展特色产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石家庄市科学素质领导小组办公室 王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