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科普资源 > 生物医学

为啥记忆有时候不靠谱?

发布日期:2022-11-08 00:00   点击量:3774
脑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
要回答这些关于记忆的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记忆是如何产生的。
人们读到、听到或学到的“事实”会经过三个主要步骤成为记忆:获取、存入、读取。
首先是信息获取阶段,每种感官体验都会激活大脑特定的区域。为了形成长期记忆,这些感官体验会经由大脑中的海马体进行增强,并受到能够强化带有强烈情感体验的大脑杏仁核的影响。
比如拨电话号码,这个体验会被转化成一种脑电波脉冲,这种脉冲快速地沿着神经网络前进。信息首先到达短期记忆处理中心,这是一个存储几秒钟到几分钟记忆的区域。 然后,信息通过海马体等区域被编码转成长期记忆,最终被保存到大脑几个记忆储存区域。海马体对记忆进行编码的方法可能是通过加强感官体验发生时建立的突触连接。一旦记忆被编码,它就能够被记住和提取。
后来,很多科学家开始了对脑区域海马体的进一步研究,甚至尝试精准定位特定脑细胞,改变细胞功能,从而实现对记忆的影响,或者说改变记忆,比如减少关于痛苦的记忆,增加关于欢愉的记忆。这听起来像科幻小说,但越来越多的实验研究预示着我们有人为地增强或抑制记忆的能力,至少在实验鼠身上已经取得进展。
修改老鼠的记忆
在TEDx波士顿活动上,原麻省理工学院(MIT)的脑神经科学家史蒂夫·拉米雷斯(Steven Ramirez)和搭档刘旭合作分享了他们是如何在实验鼠身上制造虚假记忆的。
他们首先把小鼠放在一个大箱子环境里,让它们适应并记住这一环境。然后,他们找出了小鼠脑中形成记忆的细胞,利用光遗传学方法,标记了与特定记忆相关的神经元。记住,在这个环境里,小鼠没有受到电击,很活泼好动,在这里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在另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中对小鼠进行了电击。与此同时,为了唤起小鼠早先的记忆,他们还刺激了之前标记出来的那些脑细胞,这相当于给小鼠植入了虚假记忆。最后,小鼠又被带到了第一个环境中,但它们却因为害怕而一动不动。
这种小鼠的典型行为表明它们记得自己曾在某天的环境中受过电击,虽然这件事情现在根本不曾发生过。后来,研究员又以此次试验为基础,进行了大量不同的试验,以确定他们所见到的小鼠反应确实是建立在错误的记忆之上的。
小鼠和人类的记忆形成机制具有相似性,这项研究使人们认识到人类的记忆是多么不可靠,是可以用某种手段编辑的。
因此,当实验结果在《自然》和《科学》期刊上发表后就引起激烈讨论,很多人认为修改记忆的时代马上就要来临了,科学家也相信这些研究能够在临床医学上提供治疗相关疾病(比如创伤后遗症、抑郁症等)的方案。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小鼠的大脑和人类的大脑是不同的,用在小鼠身上的方法不一定对人体有用,所以,对于这方面的研究,我们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想要应用在人体上,可能仍需要几十年时间的探索。
来源:知识就是力量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