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猝死是心脏病人或者老年人的专属,事实上,43%的心源性猝死的成年人都不到40岁,还正是身强体壮的年龄。年轻人为何成为猝死重灾区?该如何保护我们的心脏呢?
实际上,年轻人成为猝死发生的重灾区与现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有密切的关系。
1、不注重保暖。
生活中,要注意室内温度,保持睡眠温暖;冬季洗漱尽量使用温水;杜绝“要风度不要温度”,冬季穿衣一定要以保暖为第一目的;在冬季减少冷饮及冷食的摄入。如此等等,总之,年轻人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安排好自己的内外环境温度。
2、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由于学习和工作的压力,现代大部分年轻人并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酗酒、熬夜、抽烟,不均衡且不规律的饮食习惯以及运动的缺乏、心态焦虑等都会对心血管产生不同程度的伤害。
那么,什么叫良好的生活习惯?即如我国传统医学理论奠基之作《黄帝内经》中所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也就是,吃有节制,作息有规律,工作运动适度。
结合现代医学的理念,可以将其细化为:
①饮食上调整不健康的饮食结构、营养均衡。
例如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控油少盐、减少精加工食品的摄入、控制精制碳水的摄入量等等。
②保持良好的作息。
不健康的作息容易造成焦虑、失眠等问题,同时也会影响人体的免疫功能,造成一系列的身体问题,也会对心血管系统施加极大的压力。
③适度劳作。
这里的劳作既包括工作和运动。当然,提倡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方式以便互相休息和锻炼,“适度”的含义包括了“不可多”,也包括了“不可少”。
年轻人的脑力劳动通常是过量的,体力劳动往往不足,因此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在提倡“多运动”,但其实这需要一个度。按照WHO标准,推荐健康成年人累计每周150-30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来源:知识就是力量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