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式家具被视为传统家具的典范。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诞生于北京,是在明、清宫廷家具中发展形成的,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它与“苏作”“广作”并称为中国硬木家具三大流派。2008年,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京作硬木家具“百年牢”的奥秘
榫卯被称作传统家具的“灵魂”。这种结构在种桂友看来,其实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方式,通过凹凸不同的木构件,让凸出的榫头与凹进去的卯眼互相咬合。这种连接方式的特点是在两个物件上不使用钉子,便能使物件连接得极其牢固。简单来说,榫卯结构就如同两个人握手,这个动作不仅仅是双手贴合在一起,双手握在一起的时候表现出的是连接,手指的相扣又显现了相互制约作用。
对于京作硬木家具的品质而言,其各部位榫卯结构的具体尺寸是关键。如果榫头薄了,则力度不够,容易造成榫头的断裂;如果榫头厚了,那就说明“卯”宽了,继而破坏了部件材料的纤维和力学强度。
尽管榫卯结构种类繁多,但京作硬木家具的框架是一致的:榫卯结构相互组合,形成框架结构,继而形成整体。框架结构具有支撑的实用性,同时使家具造型通透、不笨重。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作硬木家具选料考究、制作技艺复杂,具有很高的艺术和学术价值。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制作步骤由机械代替了手工操作。尽管有些人认为机械加工品质不高,但种桂友认为,机械加工的精细化程度远高于手工制作,各种高精尖的加工工具,不但省时省力,而且还能做到尺寸规格统一。变的是制作工具,但每个细节都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依然是这项古老手工艺的传承内涵。
传统家具的三大流派
由于中国各地域之间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以及审美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家具风格体系。其中,来自江南地区的苏作家具、岭南地区的广作家具与源自清宫造办处的京作家具代表着中国传统家具制作技艺的最高水平。
苏作家具指以苏州为中心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生产的家具,它造型简约,线条流畅。因为传统家具主要以黄花梨、紫檀等木料为主,但江南地区很少出产此类木材,所以工匠在制作过程中都精打细算,惜木如金,做到木尽其用。长此以往,就形成了苏作家具精致内敛的艺术特色。
广作家具以广东和福建一带为中心,由于那里工商业发达,因此它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商人。那时的商人追求绚丽、豪华之气,所以在艺术特色上呈现出华丽精美、整体张扬外放的风格。
京作硬木家具介于苏作和广作之间。它吸收了广作家具张扬的成分,又对内敛的苏作家具进行了补充。所以在艺术特色上形成大开大合、豪华尊贵、气韵庄严的皇家风格。
来源:知识就是力量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