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科普资源 > 天文地理

小行星撞地球,来者不善?

发布日期:2020-11-27 00:00   点击量:6511
我们知道:太阳系中的小天体,除较小卫星外,还包括小行星、卫星、彗星和行星际物质。其中,小行星是绕太阳运行、主要由岩石物质组成的小天体。历史上曾光临地球的小行星数不胜数,它们都给地球带来过什么样的影响呢?一起来看看吧。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担心宇宙间星体的碰撞会威胁到地球,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当恐龙灭绝被归咎于彗星或小行星的撞击时,这个领域才获得了科学界的关注。目前,澳大利亚工程师迈克尔·潘恩的计算机模拟得出的结论是,在过去1万年里,地球被小行星撞击的次数约为350次,而到达地球的小行星的平均体积与1908年吞噬通古斯2000平方千米森林的那块相当。他的数据模拟计算结果是根据什么得出的?近些年来的研究结果能够证实他的计算吗?
小行星撞击地球的艺术想象图
天体的体积和撞击地球的频率呈逆相关关系。直径约1千米的小行星平均50万年撞击地球一次。体积较大的小行星,例如直径5千米的天体平均大约每1000万年撞击地球一次。最近一次撞击地球的直径10千米以上的天体是6500万年前很可能造成了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的天体。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10千米的小行星撞击了尤卡坦半岛北部,引发了一场全球风暴,接着是寒流,这很可能是导致恐龙灭绝的主要原因
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的艺术想象图
2019年年初,世界著名天文学家基本达成共识,他们最近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称:自从恐龙时代以来,小行星撞击地球和月球的频率提高了2~3倍。这一速度的增加始于2.9亿年前,很可能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发生的某种大型宇宙碰撞同时发生其结果是产生的碎片中的一部分靠近了地球和月球,这导致了小行星撞击地球频率的提高
近代,小行星仍时不常地光临地球,历史上对于这类天灾曾留下过一系列记载。不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小行星的了解逐渐加深,更客观理性地对它们展开了科学调查。
目前,世界各国的天文学家研究证实,太阳系中已知的超过60万个小行星中,有10万个属于近地天体(Near-Earth Objects,NEOs),其中一些会在未来与地球某部分相撞。监测这些星体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正在进行的空间研究工作中的重要部分。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近地天体探测器(NEOWISE)”从2013年12月开始工作。这艘宇宙飞船最初是在2009年作为“广域勘测探测器(WISE)”发射的,它依靠红外望远镜寻找以前未被探测到的星团和主带小行星。2011年2月,任务结束,飞船进入休眠状态。2013年12月,“近地天体探测器”被重新激活,在其剩余的使用寿命内被用于测量近地天体(即彗星和小行星)。现在已经将过去的观察数据向公众开放,其中包括72个以前不为人知的近地天体
来源:知识就是力量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