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我们对三角洲这一地理概念并不陌生。可是你知道吗,除了陆上,水下也有三角洲。
三角洲是指河流流入湖泊或海洋形成的堆积体系,当河流奔流入海时,由于河口变宽或者受潮流等因素影响水流逐渐分散,流速不断下降,河流所携带的大量泥沙在河口段淤积,且淤积速率大于海洋动力的侵蚀速率。再加上河流中含有大量以胶体状态存在的细黏土,这些黏土一遇到海水,在盐的作用下就会形成凝絮沉淀下来,因而在河流入海处逐渐形成扇面状的堆积体。水下三角洲的形成亦是如此,以河口水下三角洲为例,主要是由江河奔流中所裹挟的泥沙在入海口处遇到含盐量较高的海水后凝絮淤积而成。
水下三角洲的面积并不比陆上三角洲小,作为陆上三角洲的延续,有一些大河三角洲,其水下三角洲的面积往往超过了陆上三角洲。
水下三角洲位于低潮位以下,包括前三角洲和三角洲前坡两个部分。三角洲的最外带就是前三角洲,属于三角洲的前缘地貌单元,有平缓的坡度以及平整的地形,由黏土和细粉沙组成。
三角洲前坡主要由较粗的粉沙和沙组成,因而具有较好的分选性,口门附近沉积物最粗,越靠近大海,沉积物逐渐变细。主要地貌形态有岔道河口沙坝、潮成沙脊和岔道间凹湾。
不同地域的水下三角洲也因地形、水文条件等不同存在差异,如长江水下三角洲位于低潮线至水深55米一带,由水下浅水平台、前缘斜坡带和前三角洲三部分组成。而黄河三角洲黄河入海口前三角洲并不明显,融入海底平原之中,这是因为此处有1/100坡度的水下斜坡,水下斜坡前有强潮流,流向与河口沙嘴垂直,因而缺少良好的水下三角洲形成条件。
本文由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第二分校一级教师王和意进行科学性把关
来源:新华网科普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