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普法宣传

为健康科普注入“源头活水”

发布日期:2025-03-25 09:08   点击量:115

健康科普是科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关乎人民群众健康素养提升和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近日,多位健康科普工作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完善了科普人员培养和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了健康科普事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深挖人才“蓄水池”

新科普法中新增的“科普人员”专章,围绕建立专业化科普工作人员队伍、鼓励和支持老年科学技术人员积极参与科普工作、国家完善科普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等作出规定,明确了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方向。

“人才队伍建设是健康科普的基础,要不断深挖人才‘蓄水池’。”长期在广播电台科普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临床心理科主任雷灵认为,科普法的修订完善是紧扣人民之需、时代之问的重要法律举措,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方面,要求从供方发力,提升健康科普供给能力和质量,全面调动广大卫生健康工作者的科普积极性,这为健康科普工作者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在雷灵看来,在新科普法推动下,建设以行业领军人物专职人员为核心、以兼职人员为补充、以志愿者为后备的专业化健康科普服务队伍或成趋势。该队伍发挥行业专家示范带头作用,全面提升科普人才专业素养,以“小核心﹢大协作”的模式推动健康科普人才队伍提质扩容。

专业性是基础,通俗化是前提。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宣传统战部主任文俊骁表示,新科普法明确“科学技术人员和教师应当发挥自身优势和专长,积极参与和支持科普活动”,这要求健康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在注重专业性、权威性的同时,也应挖掘具备传播与表达专长的行业人才,构建健康科普复合型人才库,让严肃、难懂的医学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

激活“一池春水”

“科普人员”专章明确,国家健全科普人员评价、激励机制,鼓励相关单位建立符合科普特点的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评价制度。

“扩大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在于解决医务人员从事健康科普工作的后顾之忧。”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表示,“科普人员”专章的增设将完善科普人员培养和激励机制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广东省中医院明确,每年度对在健康科普领域表现突出的科室进行表彰奖励,将健康科普纳入职称晋升考核体系,将健康科普大赛奖项等纳入个人业绩评价指标。这些科普绩效考核制度,将在新科普法的施行下不断走深走实,确保各类科普贡献得到认可。

张忠德表示,依托机制保障,广东省中医院将进一步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汇聚国内外优秀人才资源,构建高水平健康科普人才培养体系;促进跨学科、跨地域交流合作,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共同开展项目研究,打造多元化科普内容,让中医药科普更好地服务于民。

近年来,上海市在全国率先推动健康科普入法,连续4年将健康科普纳入医疗、药学、护理等卫生专业人员高级职称评价,推出有财政经费支持的健康科普人才专项、健康科普影响力排行榜等十项举措。健康科普已成为该市医务人员晋升职称的新赛道,为全市30万名医务人员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健康促进处处长王彤介绍,该市市民健康素养水平已实现17年连升,达到42.09%,成人吸烟率降至19.2%,主要健康指标连续多年居世界发达国家与地区领先水平;健康上海行动考核指标中20项提前达到“健康中国2030”建设目标。

以新科普法为遵循,打造高水平健康科普之城,仍需多维度探索实践。在王彤看来,上海市要从法治化、数智化、开放式、共享型4个维度深入探索,围绕推进法规宣贯落实、推出健康积分制、促进健康科普精准化传播、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精准发力,持续提升市民健康获得感。

守好“一渠清水”

在健康科普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当下,也有一些伪科普披着科学的外衣,在社交媒体的角落、网络论坛的缝隙中悄然渗透,误导公众健康认知,甚至试图影响医疗决策,给公众健康带来危害。

对此,新科普法强调,组织和个人提供的科普产品和服务、发布的科普信息应当具有合法性、科学性,不得有虚假错误的内容;对传播范围广、社会危害大的虚假错误信息,科学技术或者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及时予以澄清和纠正;网络服务提供者发现用户传播虚假错误信息的,应当立即采取处置措施,防止信息扩散等。

“新科普法强调信息发布者对内容的合法性、科学性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要求网络平台承担起审核和监管义务。”张忠德认为,这将有效净化健康科普环境,增强公众获取准确健康知识的信心。同时,新科普法也将促使医务人员更加严谨地对待科普工作,提升整体科普质量,为构建健康中国提供坚实的科学保障。

在雷灵看来,科普新规的出台让科普工作有法可依,对于发布虚假医疗信息的个人或机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已成为一道铁律。

推进健康科普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张忠德建议,未来需严格执行新科普法,明确信息发布与传播主体的责任,建立信息发布者的资质审核及内容审查制度,确保科普信息真实科学、合法合规;政府、社会团体应与公众同频共振,营造全社会参与健康科普的良好氛围。

谈及未来工作的着力点,张忠德认为,要立足常见病、重大慢性病中医“防、治、康”全周期的科普创新与应用转化,以多领域、多种传播方式相结合的形式,持续优化科普生态环境,维护科普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更好地维护公众健康权益。

来源:健康报、河北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