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普法宣传

普法宣传:“老赖地图”促使“老赖”履行还款义务

发布日期:2019-03-28 00:00   点击量:5481
日前,孟村回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执行法官吴玉超接到了被执行人张某的电话,张某在电话中说要来法院偿还拖欠申请执行人李某的欠款。张某长期躲避执行,这次怎么会主动来还款呢?原来,是省高院推出的“老赖地图”微信小程序起了大作用。
事情还得从2017年说起。当年8月,张某因做生意资金不足,向李某借款12万元,双方约定期限为四个月。可到期后,张某却不还款。李某多次催要无果,将张某起诉到法院。孟村法院经审理,于去年6月依法判令张某偿还李某借款本金及利息。判决生效后,张某仍不履行还款义务,李某于同年9月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法官向张某送达了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但张某在收到相关法律文书后,仍拒不履行还款义务。执行法官经过调查,在张某名下没有发现可供执行的财产。此时,张某四处躲藏,逃避执行。根据有关规定,执行法官向张某送达了限制高消费令等文书,并将张某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数据库。
对于法院采取的措施,张某当时根本没有理会。今年2月23日,张某去江苏扬州谈生意,到沧州高铁站买车票时受阻,只得坐客车赶到江苏扬州。
在扬州,见到昔日关系密切的某公司老板时,张某发现对方对自己不冷不热。随后的几天里,张某几次想邀请这名老板出来“坐坐”,但都被对方以工作忙为由拒绝了。而且这名老板只字不提签合同的事,这让张某十分纳闷。因为之前他们已基本谈妥了生意的主要内容,就差签合同了。无奈,张某只得托朋友打听原因。
在朋友组织的饭局上,这名老板终于说出了其中缘由。原来,几天前这位老板在手机上发现了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推出的“老赖地图”微信小程序,就试着把几个客户的名字输了进去,竟发现了张某的失信信息。为防止签了合同受骗,他正考虑与张某取消合同。张某一听,当场哀求老板不要取消合同,辩称是自己疏忽造成的,表示回去马上处理这件事。
张某乘车返回孟村,赶紧赶到法院,找到执行法官,说要马上还款,并请求尽快将其从失信名单和“老赖地图”中撤下来。
在执行法官的主持下,张某和李某达成了执行和解协议,张某当即履行了全部给付义务。
本文来源:河北法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