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学会工作

关于转变医药产业发展方式的建议

发布日期:2011-05-10 16:53   点击量:6221
专 家 建 议
第2期
(总第142)
石家庄市科学技术协会 2011年3月31日
关于转变医药产业发展方式的建议
石药集团高级总监 牛占旗
一、全球医药发展趋势
2008年全球医药市场高达7700多亿美元,2009年市场销售额达到了8370亿美元,市场调研机构IMS 预测2009-2013年全球药品市场年复合增长率为3-6%,2014年全球药品销售规模将达到11000亿美元。

目前全球的主要市场集中在北美、欧洲和日本等规范市场,据IMS统计,2009年全球8370亿美元的药品消费中,美国和欧洲占了68%,而中国仅占4%,与此相对应的,全球仿制药的消费也主要集中在欧美市场。
新兴医药市场(中国、巴西、印度、韩国、墨西哥、土耳其和俄罗斯市场)增幅在13%~20% ,目前仅占全球医药市场的8%左右。2011年,新医药市场的增幅将推动全球医药市场增长27%,占全球医药市场的份额也随之提高到16%。2007年中国医药市场达到176亿美元;2011年将达到500亿美元左右;随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未来几年将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式,成为新兴市场的“老大”。
二、中国制药行业的现状
中国被世界公认为是新兴医药市场,近年来增速超过20%,成为新兴药品市场代表中的代表。我国在原料药上成为仅次于美国、德国的第三大供应国;我国在抗生素、维生素原料药市场上具有相当的话语权。原料药质量也有较大提高,获得COS证书数量己达158个,在美国FDA 登记的原料药DMF文件数量已有472个。
我国已成为全球制药大国,但不是制药强国。原料药独大,但高端原料药较少;制剂弱小,进入国际主流市场的制剂更是凤毛麟角,最大的药品贸易壁垒就是国内与制药相关的法规同国际先进法规不接轨,ICH对于我国制药产业参与国际竞争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坎,致使中国企业长期游离在国际高端市场之外,制约了制药行业的健康发展。
我省的医药产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在“两素”(抗生素、维生素)保持着国内领先的优势,整体排名在前5之内。但进入21世纪后,已显疲态,现已在全国排名到7位左右,总体医药产值400多亿元,而山东、江苏、浙江等省则有望突破千亿元大关成为名符其实的制药大省。
三、中国医药行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外企在我国的市场控制率不断提升
据中国药品零售发展研究中心提供的统计数据,目前外资及合资制药企业的产品(含直接进口药品)在中国药品市场的份额为51%,内资占百分之49%。
2、自主创新的药品较少
国家医保政策对于创新药物的鼓励政策不明朗。
3、制剂产品出口存在技术、法规壁垒 ,出口仍以化学工业品或原料药为主,成药则几近于无。在这方面,我国制药行业则远落后于印度,印度已有多家企业在美国成药市场上突破了10亿美元的销售额,值得政府部门认真研究。
3、跨国公司仿制药的竞争,目前国外跨国公司纷纷成立仿制药事业部,并相继在印度与中国评估承担其仿制药产业的发展基地前景,应该引起国内企业与政府部门的重视,这一趋势既是我国医药发展的机遇,同样也是威胁。我国制药产业的升级已迫在眉睫。
四、我市制药产业发展建议
1、加强大宗原料药的DMF注册,升级产品质量;
2、大力发展特色原料药,提升原料药赢利能力;
3、加大制剂研发力度,突破制剂瓶径,加快制剂的国际注册步伐,构建由原料药到制剂的全产业价值链优势;
4、加大创新投入,按照国际先进法规开展新药研究,在重大疾病新药研发上力争实现突破;
5、建议市政府针对打造1000亿元制药产值,出台切实可行的鼓励政策,引导企业实施CGMP升级,为实现国际化与承接全球制药工业的重新分工积极创造机会。
6、建议市政府加大鼓励力度,制定更加积极的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的政策,以实现产业的腾飞,将我市打造成真正的药都。